】 【打 印】 
我國在大洋東邊界流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3-18 15:23:07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領銜的中國海洋大學科研團隊在大洋東邊界流與氣候變化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團隊首次利用高分辨率地球系統模式揭示了世界大洋主要東邊界上升流系統對全球變暖的響應與控制機理,改變了對該科學問題的傳統認識。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和《自然·氣候變化》對該研究成果進行了在線報導。

  全球東邊界上升流系統以不足2%的面積,貢獻了全球7%的初級生產力以及20%的漁獲量。闡明全球變暖背景下東邊界上升流系統的演化特徵和調控機理,對於理解海洋生態系統健康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利用中國海洋大學參與研製的高分辨率地球系統模式並結合CMIP6多模式數據,首次全面分析了世界四大東邊界上升流系統(加利福尼亞、加納利、本格拉和秘魯上升流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研究表明,儘管風場引起的離岸埃克曼輸運對上升流的氣候平均態強度起決定性作用,但上升流的長期變化趨勢不再由風場變化所主導,而是受到地轉流引起的輸運變化的控制。此外,研究進一步表明,儘管北半球上升流系統的海表溫度增加相對開闊大洋較慢,但南半球上升流系統的情形則正相反。後者主要是因為東邊界流自身減弱導致的冷平流減弱。南半球東邊界流的減弱則與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的減弱以及海盆尺度的風場變化有關。

  上述發現改變了東邊界上升流系統對全球變暖的響應和控制機理的傳統認識,揭示了南半球東邊界上升流系統的“熱斑”現象,為應對氣候變化對東邊界上升流系統的影響提供了科學支撐。

  這一研究成果是該團隊繼2012年發現氣候變化導致全球西邊界流熱斑現象和2020年提出中尺度渦旋對西邊界流海洋鋒面的維持機制之後,在該研究領域取得的又一次重要進展,對於推動大洋邊界流觀測、理論與預測研究,深入認識大洋邊界流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和反饋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