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http://www.CRNTT.com   2023-04-07 10:42:54


 
  由於各地的資源條件、地理區位以及經營主體發育情況各不相同,鄉村旅遊發展模式有很大差別,帶動農民增收的方式和路徑也不同。具體來看,各地發展鄉村旅遊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在經營主體基礎比較好、工商資本進入積極性比較高的地區,地方政府重點圍繞完善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舉辦各種民俗活動,打造區域公共品牌,提高當地知名度,從而吸引大量遊客。近年來很多地方都舉辦各種節慶活動,有結合本地傳統民俗舉辦文化節慶,也有根據當地主導產業按季節舉辦節慶活動,如桃花節、梨花節、采摘節等。此外,農民豐收節也成為各地舉辦節慶活動的重要檔口。各地通過舉辦這些節慶活動,吸引外地遊客,帶動本地農民發展觀光園、采摘園、民宿等,促進農民就業和增加經營性收入。

  二是積極引入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與地方政府共同發展鄉村旅遊,並注重村民權益保護和企業開發積極性的平衡。在各地田園綜合體、康養小鎮、特色小鎮等,農民主要是通過土地等資源的流轉、入股等方式獲得財產性收入,同時到園區就業獲得工資性收入。參與鄉村旅遊開發的工商企業中,有一大批是房地產或建築工程企業,其主要是利用自身在資源開發、工程建設等方面的優勢,對當地特色資源進行規模化開發。近年來,貴州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鄉村,利用特色資源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走出具有貴州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三是部分地區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進行鄉村旅遊資源開發。在這種模式下,農民除了通過參與產業發展獲得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外,還可以根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情況獲得分紅。陝西袁家村主要是打造關中民俗體驗村,讓農民經營各種餐飲、作坊和農家樂,形成了獨特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每年接待遊客達數百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0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0萬元。四川戰旗村則主要是以村集體為載體,在發展農業的基礎上,利用騰退老院落、文化大院和養豬場等閑置集體建設用地,自主開發經營文旅綜合體項目“鄉村十八坊”,將本區域傳統農耕非遺技藝和手工作坊匯聚在一起,形成農商文旅融合項目,引入了唐昌布鞋、郫縣豆瓣、蜀綉坊等優質項目,成為備受關注的網紅旅遊地。戰旗村打造“千畝稻田、千畝油菜花”等大田景觀,建成黨建館、村史館、天府農耕博物館、郫縣豆瓣博物館等場館,創建國家4A級景區,每年接待遊客超過百萬人次,村集體年收入61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3.24萬元。

  發展鄉村旅遊實際上是對農村資源的再挖掘再開發,形成新的產業形態。農民一方面可以獲得資源開發帶來的增值收益,這部分主要體現為租金;另一方面,新業態的發展也為農民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從而實現增收。此外,部分有經營能力的農戶,則可以通過發揮自身的經營能力,獲得更多經營性收入。從對農民增收的實際效果看,東南沿海和大中城市郊區,毗鄰巨大的消費市場,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較快,對農民就業增收的效果十分顯著,甚至成為當地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浙江德清莫幹山地區,地處杭州、上海周邊,成為全國知名的“洋家樂”,帶動了當地民宿產業發展。德清仙潭村,全村不到2000人,有民宿158家、餐飲店8家、咖啡店2家,民宿產業成為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在一些旅遊風景區周邊,大量遊客也帶動附近鄉村民宿、康養等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當地農民就業增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