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推進數字政府建設讓群眾享“數字紅利”
http://www.CRNTT.com   2023-04-10 18:52:46


  中評社北京4月10日電/據新華網報導,“聽說原先辦這些事情要跑8個部門,辦完至少得5天。現在只需要在手機上填1張表單,拍照上傳3份材料就可以了,比‘網購’還快。”近日,家住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秦樓街道的劉女士通過“愛山東”App,線上順利辦結了新生兒出生全部業務。

  隨著中國持續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大數據技術正為提升行政效能和為民服務效率創造更多可能性。8日在山東濟南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電子政務論壇暨數字變革創新峰會上,與會人士認為,當前席捲全球的數字化浪潮,正在深刻重塑世界格局,也給數字政務帶來廣闊發展前景。

  2022年,中國數據產量達8.1ZB,同比增加22.7%,占全球數據總量的10.5%。數據是重要的生產要素,也是國家治理的重要依據,相關部門積極推動中央地方數據有序共享,組織推進公共數據開發利用,在制度建設、場景應用等方面取得成效。

  《2022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中文版)》顯示,中國電子政務排名在193個聯合國會員國中從2012年的78位上升到2022年的43位,是自報告發布以來的最高水平,也是全球增幅最高的國家之一。

  打開國家政務服務平台,就能看到全國各地各部門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探索的成果:電子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跨省異地就醫備案、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等高頻服務事項,基本實現了“全程網辦”和“跨省通辦”。

  從“只進一扇門”到“一次不用跑”,從“不見面審批”到“免申即享”,從“立等可取”到“秒批秒辦”……截至2022年底,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用戶超過10億人,總使用量超過850億人次,初步實現地方部門500萬餘項政務服務事項和1萬多項高頻應用的標準化服務,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群眾辦事的小變化,背後是政府運行的大變革。業內人士說,數字政務的服務對象是人民,要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數字化服務體系,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隨著《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關於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指南》等一系列文件印發,數字政府建設頂層設計更加完善,“任務書”“施工圖”更為清晰,職責明確、縱向聯動、橫向協同、共同推進的數字政府建設和管理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活動現場,浪潮集團研發的AI驅動智能交互數字人引人關注。通過語音和手勢的交互,這套系統可提供多種多樣的政務服務指引和輔助,方便群眾辦事。

  “通過技術和數據更大範圍、更深程度的結合,未來雲上大廳辦事、數字人咨詢問答、數字人幫辦等將改變現有的辦事模式,通過類‘直播式’辦事,打造更具柔性、更有溫度的服務體驗。”浪潮集團副總裁趙紹祥介紹。

  聯合國副秘書長李軍華在視頻致辭中說,中國已經擁有了較高的電子政務服務水平,目前應當繼續彌合各種形式的數字鴻溝,以“不讓任何人掉隊”的態度,統籌相關政策的普遍性和針對性,為各類群體公平提供數字信息和服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