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科技創新為綠色發展提供助力
http://www.CRNTT.com   2023-04-19 12:13:20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網評:科技創新為綠色發展提供助力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崔妍

  你可能知道太陽能光伏,也經常見到路面地磚,但對光伏地磚瞭解多少?漫步海南博鰲東嶼島,廣場上鋪設的藍色光伏地磚引人注目:它們主要由防滑鋼化加厚發電玻璃和控制器等部件構成,能保證人員行走的安全性,也可發電,還十分美觀。利用天上的光、海上的風,借助新技術、新材料,東嶼島讓碳“歸零”,為海南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保護生態環境寫下生動注腳。

  綠色是海南亮眼的底色,生態是海南寶貴的財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海南最強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海韵聲聲、椰風徐徐,熱帶雨林、蓊鬱蒼翠,提及海南,人們充滿著對蔚藍海水、純淨風光的向往。保護生態環境是海南發展的根本立足點,建設生態一流、綠色低碳的自由貿易港更應如此。讓高顔值生態助推高質量發展,必須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實現多方共贏。

  海南自然禀賦優越,生態環境良好。然而,一些地方曾因圍墾過度開發、灘塗不規範養殖、礦山無序開採等,環境遭受污染。痛定思痛,不治理就不能涵養生態,不轉型就難以實現永續發展。比如,陵水黎族自治縣針對岸灘臟亂、水質渾濁等問題,啟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經過努力,如今的新村潟湖、黎安潟湖如同明媚的“雙眸”,當地人說“‘眼睛’重新擦亮了”。“水下荒漠”長出珊瑚,黑臭內河變得清澈,采石場披上“綠裝”……對症下藥、因地施策,海南不少地方生態環境為之一變。保護好山、河、湖、海、林、草等生態資源,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條件。今天的海南,生態環境變好了,百姓的日子越來越美了,人們更加懂得:保護好生態環境,也會得到回饋。

  秉持“科技範”,為發展添活力。綠色發展是科技發展的重要趨勢,科技創新為綠色發展提供助力。借助技術力量,儋州王五工業園內的生態修復工程,讓生態“負資產”變成園區“新名片”;東嶼島上的一片片光伏板、一台台花朵風機“追風逐日”,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利用“聲音設備+數字技術”建立的“聲音檔案”,讓科學監測海南長臂猿實現啼鳴實時聞、精準辨……既借力自然又重視技術,既因地制宜又因技施策,以科技力量守護綠水青山、賦能綠色發展,穩固生態“存量”、豐富生態“增量”,為美麗生態基礎上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延長“價值鏈”,向資源要效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加快推動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必然選擇。比如,五指山市水滿鄉毛納村以茶山為依托,實現以茶促旅、以旅興茶,茶葉成為群眾致富的“金葉子”;白沙黎族自治縣探索建立“兩山銀行”,通過將零碎的生態資源進行規模化收儲、專業化整合、市場化運作,釋放生態紅利。良好生態讓更多人吃上“茶葉飯”“文旅飯”,助力地方依托自然資源念好“山海經”“致富經”。基於環境承載能力,推動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不斷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才能讓“生態+”的綜合效益持續顯現。

  南海之濱煥綠意,椰林婆娑育新機。海南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建設自貿港的優勢。新征程上,把准保護與發展的平衡點,扭住效益轉化的關鍵點,最大限度釋放“生態能量”、撬動“綠色增量”,海南自貿港建設必能擦亮“生態招牌”,在碧海青山間積蓄豐沛動能,不斷書寫發展新篇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