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產業轉移”,中國如何應對?
http://www.CRNTT.com   2023-04-23 16:09:55


 
  “中國電子手機產業鏈並沒有所謂的轉移到海外。”楊述成也表示,走遍印度、越南等亞洲國家所看到的,還是中國的一些低端製造的外溢,高技術含量企業或獨角獸基本都在國內,並未到海外投資建廠。

  黃奇帆在分析產業轉移現象時還表示,隨著東南亞這些國家經濟增長,本地的需求也會驅動“銷地產”的基本邏輯,即“在東南亞、為東南亞”,所以一些跨國公司在東南亞開展布局,也是合理的,自然也會帶動原來在中國的配套企業跟著走出去。

  他還分析,RCEP產業轉移的目的地基本上是RCEP成員國。隨著RCEP的實施,中國與RCEP國家將形成日益緊密的產業鏈供應鏈聯繫,將來會出現“在中國,為中國”“在中國,為RCEP”“在RCEP,為中國”“在RCEP,為全球”等多種產銷模式。那個時候,中國大市場叠加RCEP大市場、中國的雙循環叠加RCEP大循環將深刻改變世界產業鏈供應鏈版圖。

  “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貿到現在,對全球價值鏈的構建起到了核心作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美國對外關係理事會成員尼古拉斯·拉迪分析說,在美企業無論是服務國內市場還是出口,都依賴於中國的一系列中間品供應、要素供應,所以還不能印證所謂的“全球價值鏈重構”的故事,“有的時候問題的嚴重程度可能會被誇大。” 尼古拉斯·拉迪說。

  “為了增強企業供應鏈韌性”

  去年第四季度初,中國美國商會和普華永道合作,徵詢了上百家在華美國企業的經營意見,55%的會員單位將票投給了“疫情防控措施”,認為這是2023年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面臨的第二大挑戰,僅次於“日益緊張的中美關係”。儘管防控政策在去年末已經調整。

  “到現在為止,來中國的航班、簽證依舊沒有完全恢復,並且,很多企業在過去三年都經歷了供應鏈風險難關。”中國美國商會總裁何邁可舉例說,過去很多美國企業的關鍵零部件只從中國進口,甚至只由中國的一家企業供應,但因防控需要,供應鏈不得不中斷,那麼這家海外企業就只能停產,甚至面臨更大的經營風險。

  “這些海外企業只是不想再僅僅依賴於一個公司、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那太冒險了。”何邁可說,大多數美商仍會繼續保留在華業務,但他們可能同時在考慮增加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投資,或是尋找新的供應商,讓供應鏈多元化。

  美國企業在經營上的另一個變化是“增加庫存”,儘管這樣增加了生產成本。何邁克介紹說,一些企業因擔心再次出現供應風險,寧可提前從中國發貨運到美國存儲,來確保生產安全。

  “全球價值鏈的空間布局產生了顯著變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趙忠秀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上介紹。橫向對比,全球價值鏈趨於區域化、本土化。以美國、日本、歐盟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展現出強烈的本土化訴求,試圖通過推進再工業化解決國內產業空心化困境,降低在突發衝擊時對其他國家過度依賴導致的斷供風險。

  而從縱向看,全球價值鏈正趨於短鏈化。趙忠秀表示,發達國家力主“產業回流”,對全球價值鏈縮短形成了一定影響,同時,新冠疫情的波及面更廣、持續時間更長,對更長鏈條、更多環節的傳統價值鏈分工體系的衝擊更加嚴重和持久。為此,跨國公司逐步收縮全球價值鏈以保障其供應鏈安全穩定。

  “防疫措施會對一個地區企業的運作和生產造成衝擊,而這個衝擊會沿著全球價值鏈像多米諾骨牌一樣進行上下游傳遞,使這個衝擊被擴大化。”日本國立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球價值鏈研究院海外學術院長邢予青表示。他和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為避免上述衝擊,全球價值鏈正面臨重組,從“傳統的以純粹的經濟效益為目標變成多目標發展”,“因為需要考慮到價值鏈的韌性,即能夠抵禦自然災害或者類似新冠病毒這樣的災難的能力。”邢予青說。

  “在疫情大流行和地緣政治的多重壓力下,跨國公司不得不通過供應來源的適當多元化以及增加庫存來增強其供應鏈的韌性。”商務部原副部長、世界貿易組織前副總幹事易小准總結說,但他更擔心的是,“少數主要發達國家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和泛安全化,他們正在毫不掩飾地推出貿易保護主義措施。”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動用行政手段強推科技產業‘脫鈎斷鏈’、脅迫製造業的產業回流和‘友岸外包’,號召盟友打造以意識形態和共同價值觀為基礎的供應鏈。”易小准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表示,這些違背市場經濟規律的逆全球化舉措,只會使發達國家失去經濟全球化為其提供的低成本、高效率和技術創新的紅利,加劇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卻不會保證其供應鏈的安全。

  事實上,許多國家政府和企業已經開始了產業鏈重構。早在2020年4月,日本政府就推出了“日本企業的供應鏈改革”。邢予青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上介紹說,截至目前,日本負責產業回流工作的經濟產業省已經批准了418個項目,日本的貿促會負責產業向東南亞的分布,同一時期日本貿促會批准了103個項目,每個項目的補貼高達50億日元。

  美國去年通過了《芯片與科學法案》,強調強化美國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安全和維護國家安全,為美國本土半導體製造和其他相關前沿領域的科研活動提供了巨額財政撥款,以及稅收抵免等產業優惠舉措。

  以美資企業為例,《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亞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美國是目前兩大目標遷移地。另外,與中資企業在墨西哥市場落地尋求開拓北美市場機會呈現出反向趨勢,美資企業遷移到墨西哥、加拿大的會員占比從2021年的17%下降到2022年12%,不同的是,有30%的會員企業考慮將產能遷回美國本土,提高了6個百分點。

  WTO總幹事奧孔喬-伊韋阿拉曾指出,“貿易保護主義、供應鏈脫鈎和治理的碎片化具有極大破壞性,將會帶來非常大的代價。”

  “當前世界經濟所面臨的通脹壓力已經太高,無論是推動供應鏈近岸化、友岸化還是產業回流,都將進一步推高已經難以承受的通貨膨脹率,使瀕臨衰退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易小准認為,面對當前各種全球性的危機,各國應當摒棄零和思維,回到多邊合作的正確軌道,共同維護一個相互依存、高效和穩定的全球供應鏈。

  更激烈的國際招商競爭

  一貫以農業著稱的越南北江省在今年前兩個月完成了7.919億美元註冊投資總額,在吸引外資方面,北江省領先越南全國,占越南註冊投資總額近一半,同比增加9.7倍。

  越南計劃投資部官網顯示,2023年前三個月,有67個國家和地區在越南投資,新加坡和中國排在前兩名。以北江省為例,前兩個月的投資總額中,僅新加坡富聯精密科技廠和來自中國的產能為3500兆瓦/年的太陽能電池板廠這2個外商直接投資(FDI)項目,總註冊資本已達約7.61億美元。

  越南《人民報》報導稱,越南多地發揮基礎設施體系優勢,著力改善營商投資環境和實施有選擇性地引進外資的戰略。以海防市為例,各經濟區和工業區的FDI項目投資總額近210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投資於電子產品、手機、計算機製造等高科技領域,22.3%投資於汽車、摩托車、機械設備、工具及零配件製造,將近10%的投資用於物流、基礎設施業務。LG、和碩、環旭電子、普利司通等許多世界龍頭企業赴海防市投資後,在供應鏈上吸引了更多衛星項目,形成產業集群,如LG在長裔工業區的生產基地。

  “很多中資企業到越南考察後,感覺當地產業鏈基礎還比較薄弱,但受越南招商政策吸引,隨著更多外資企業到來,如手機產業鏈很可能未來在3~5年得以完善。”楊述成預測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