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5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推動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結構性就業矛盾是指人力資源供給與崗位需求之間的不匹配,導致“就業難”和“招工難”並存。
如何構建系統完備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打造更加匹配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需要的勞動者隊伍,讓結構性就業矛盾得到有效緩解?本版今起推出“推動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系列報導,走訪製造業、建築業、服務業等領域,展現各地推動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的新經驗和新成效,敬請關注。
近年來,四川省德陽市製造業持續高質量發展,在“大國重器”的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被譽為“重裝之都”。“重裝之都”背後是技能人才的支撐。優化激勵機制,創新培訓模式,打造人才品牌,德陽市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推動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一批批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德陽工匠”脫穎而出。目前德陽市共有技能人才23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51萬人,基本適應製造業健康發展需求,正為行業向高端智造升級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優化激勵機制
搭建成長平台
“老白,還不下班?”“早著呢,再多練幾遍!”國機重型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匠實訓基地內,首席技能大師白樹華盯著面前的金屬材料思考半晌,手中焊槍又舉了起來。
得益於日益完善的人才選拔激勵機制,白樹華一路從普通工人成長為技能大師。德陽市引導企業將職工技術技能和貢獻作為分配要素,國機重裝設置了從學徒工到首席技能大師12個職級的晉升選拔機制,以技術革新、項目攻關等要素作為評定條件,職級晉升,工資待遇也會相應提高。在“階梯制”的激勵下,大家你追我趕,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越幹越有勁。”白樹華總是最早到達工位、最晚離開。
激勵機制有力,人才成長的空間不斷延伸。鎢極氬弧焊、窄間隙埋弧焊,白樹華在技術上不斷取得突破,被選拔為首席技能大師。“大師是起點,鑽研技術的路長著呢。”他告訴記者,首席技能大師要明確聘期的量化工作目標,簽訂履職責任書,接受管理考核。白樹華先後參與“華龍一號”主管道焊接、“國和一號”支管擴管焊接,挑起了更多攻關擔子。
製造業技術變革飛速,對技術技能復合型製造業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為保證設計目標和生產製造的高度契合,技能人才必須理解和掌握工程技術要求,工程技術人員也要清楚生產製造技能。”德陽市人社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王曉林告訴記者,過去技術人員、技能工人採用雙元化管理,限制了技能人才的職業成長。
德陽市探索建立技術與技能相促進的評價激勵機制,為技能人才發展破除障礙。“取消學歷限制,支持實操能力和工作貢獻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參加職稱評審,鼓勵專業技術人員研習技能參加職業技能評價。”王曉林介紹,現在人才晉升實現了“雙梯制”,成長路上有了立交橋。2022年全市企業和院校共有39名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了職業技能等級認定,30人通過技能人才評價取得高級工證書。
以賽促學、以賽促訓,為青年技能人才搭建快速成長平台。近年來,德陽市先後共舉(承)辦國省市競賽24次,772名技能人才獲得表彰獎勵,不僅能得到資金獎勵,還將按規定晉升國家職業資格。“經過賽事鍛煉,年輕人的理論儲備和實操技術都得到顯著提升,回到生產一線綻放出更多光彩。”王曉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