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萬億美債要來了,美國財政“餘額不足”
http://www.CRNTT.com   2023-06-09 17:40:46


  中評社北京6月9日電/據海外網報道,剛剛逃過債務上限危機的美國經濟可能又面臨一場新危機。據《華爾街日報》6月7日報道,投資者正在擔憂,美國財政部可能發行的超1萬億美元國債將會引發金融市場新一輪波動。

  危機引發市場擔憂

  美國財政部6月7日表示,此前因為債務上限問題,導致美國財政部上星期現金餘額降至201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財政部希望在9月前能够使財政部一般賬戶(TGA)恢複到約6000億美元的正常水平。

  這一消息引發了市場投資者的擔憂,因為這意味著財政部即將大量發債。《華爾街日報》援引摩根大通的數據顯示,在未來4個月內,美國政府很可能要發行8500億美元國債,而到2023年底,美國政府將需要借入1.1萬億美元短期國債。道明證券高級美國利率策略師戈德伯格稱,除了2008年或2020年那樣的重大危機時刻,“這將是美國國債發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

  目前并不清楚美國財政部要如何在短短4個月裡籌集到如此龐大的現金儲備。一般而言,短期國債有各種各樣的買家:銀行、貨幣市場基金,以及家庭、養老基金和公司債券等“非銀行”買家。彭博社報道說,目前銀行對國債的興趣有限,因為它所能提供的收益不太可能與他們自身儲備所獲得的收益相競爭。

  《華爾街日報》援引一些分析師的話稱,貨幣市場基金可能會成為本輪債券發行的最大融資方。由於在今年早些時候發生的地區銀行危機中,許多投資者將資金從危機重重的小銀行轉向更安全和穩定的貨幣市場基金,美國這一基金的規模已超過5萬億美元。但這裡的風險在於,如果要吸引貨幣基金投資國債,其收益率至少要在5%以上,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可能不得不以接近6%的利率舉債,而一年半前這一數字是0.1%。

  金融系統壓力陡增<nextpage>

  美國財政部不得不在短期內如此快速且巨量發債,引發一些機構和投資人的擔憂。他們擔憂,此舉將影響美國市場流動性、進而對股市和其他金融部門造成影響。

  《紐約時報》警告稱,如此龐大且快速的借貸勢必會將現金從銀行和其他貸方轉移到美國國債中,抽走金融體系中的資金,并加大本已壓力重重的地區性放貸機構的壓力。摩根大通分析師尼古拉奧斯·潘尼吉佐格魯認為,如果再考慮到美聯儲目前正在實施的量化緊縮政策,市場流動性指標預計將以每年6%的速度下降,“這與過去10年大部分時間內流動性增長形成鮮明對比”,“只有在像雷曼危機這樣嚴重的崩潰中,你才會看到這種收縮”。

  彭博社則分析稱,國債發行量激增將可能迅速耗盡銀行業的流動性,提高短期融資利率,并在美國經濟處於衰退邊緣之際收緊美國經濟。戈德伯格表示,為了購買國債,銀行可能爭先恐後地籌集更多資金,而這將進一步推高融資成本,并給金融系統帶來壓力。美國銀行則估計,天量放債將產生與加息25個基點相同的經濟影響。

  曾於2017年至2018年擔任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的克裡斯托弗·坎貝爾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就表示,“很難想象財政部向市場出售可能高達1萬億美元的債券,而不會對借貸成本產生影響”,“這對經濟的潛在打擊可能是非同尋常的”。

  債務上限陷入僵局

  這即將放入市場的1萬億美國國債及其帶來的負面衝擊,是債務上限危機埋下的禍根。今年1月美國財政部就警告國會美債將要到達上限,但兩黨硬是將政治博弈進行到了“最後一秒”,才釀成了如今4個月要發債近萬億美元的局面。戈德伯格稱,“根本原因仍然是整個債務上限僵局”。<nextpage>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稱,僅2023年的聯邦預算赤字就預計為1.5萬億美元,而到2033年將增加近一倍,達到2.7萬億美元。據估計,美國未來10年的預算赤字將達到20.2萬億美元。美國政府問責局今年5月公布年度“國家財政健康報告”時明確表示,美國聯邦政府正面臨不可持續的財政前景。如果政策不調整,債務規模將繼續以超過經濟增長速度累積。這也意味著債務上限問題將持續困擾美國。

  輿論普遍認為,美國債務上限危機反複發作,原因主要在於三方面。一是多年來美國財政收支失衡,連續累積的財政赤字導致債務快速攀升;二是次貸危機後,依仗美元霸權,美聯儲實施長期超寬鬆貨幣政策助長債務增加;三是圍繞債務上限的黨爭加劇,讓債務問題不斷政治化。美國獨立研究機構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的高級政策主管馬克·戈德溫表示,如果美國在未來10年內能够節省8萬億美元,那將是一個不錯的狀態,但《2023年財政責任法案》僅能完成1/8到1/4的目標。“這顯然不足以讓我們一路走到那裡,甚至可以說遠遠不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