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3日電/據證券日報報導,自3月31日境內企業境外發行上市備案制度落地實施以來,據中國證監會官網披露,截至6月8日,已有49家企業提交備案申請材料。其中,十月稻田、知行汽車為首批已完成備案的2家企業,其餘47家企業正處於備案過程中。
今年以來,境內企業赴境外IPO正呈現初步復甦趨勢。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2日,年內已有19家在美上市、28家在中國香港上市,而去年同期分別為3家、22家。
廣西大學副校長、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備案過程中,企業提供全面、真實、準確的備案資料,不僅符合我國的監管要求,也有助於企業滿足上市地的信息披露要求和監管要求。
備案制進入常態化階段
披露內容進一步細化
自備案新規正式生效後,目前證監會每周在官網公示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的備案情況表以及補充材料。截至6月8日晚,已累計有36家需要補充材料。
從備案補充材料要求來看,目前證監會反饋的信息更多側重於控制權、股權代持、股東穿透核查、突擊入股、股權激勵、業務合規、數據合規、協議控制架構的有效性及相關監管機構的意見、企業的具體業務模式等方面的問題。
德恒律所合夥人董立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監管部門的核心關注點沒有變化,目前的監管體系側重於與行業監管的銜接,安全審查和行業監管程序前置。同時,與境外監管的銜接方面,境外上市申請失效,境內會同步終止備案程序。
“一些在過去關注度不那麼高、容易被忽視的內容,尤其是紅籌架構赴境外上市方面,備案制對其披露顆粒度進一步細化,且合規要求趨於嚴格。”董立陽提醒,企業在籌備上市以及上市後融資的過程中,需要對照中國證監會的要求嚴格履行好備案程序,提前做好完善合規的準備。
談及備案制進入常態化階段的意義,董立陽表示,一方面,備案新規強化了境內外的監管協同性,在最小必要原則的尺度下,安排備案並支持企業依法合規赴境外上市。另一方面,降低了過去部分紅籌架構企業境外上市監管上的不確定性,有利於企業在現行監管框架下完善合規程度,便利企業“走出去”、積極利用境外市場融資,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
赴港上市成首選
新經濟公司嶄露頭角
從上市目的地來看,前述49家已提交備案申請的企業中,7家擬赴美上市(6家為納斯達克上市,1家為紐交所),其餘42家均擬赴中國香港上市。
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相比美國資本市場,目前中國香港的國際化與自由化程度已非常高,港交所亦迎來新的歷史機遇。內地企業在中國香港上市,能夠獲得海外投資者與國際資本的青睞。
從行業屬性來看,赴港上市的稀缺標的正在增多,新經濟公司嶄露頭角。如“港股AIGC第一股”出門問問、“無人零售經營商”友寶在線、“數字零售SaaS平台”多點數智,均屬於小眾細分賽道的龍頭企業。此外,生物醫藥企業赴港IPO趨勢依然顯著。如“創新腫瘤分子診斷及檢測龍頭”臻和科技、“布局脫發、溶脂和皮膚病”的科笛集團、“在線慢病管理平台”方舟雲康等。
談及對新興技術行業的備案監管重點,董立陽表示,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企業等新興技術行業在申請境外上市時,監管可能關注企業的具體業務模式、經營可持續性、盈利情況、競爭能力等方面。如果涉及敏感行業,可能會詳細問詢相關業務開展、資質完備情況及具體業務運作過程中的合規情況。
儘管目前赴美上市的備案企業數量不多,但中概股退市風險已有所減弱。近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中美審計監管合作問題已解決,現在中國在美國的上市公司退市的風險大幅減少了。企業境外上市渠道是暢通的,監管部門也鼓勵支持。”
此外,在備案制進入常態化階段,赴境外IPO初步顯現升溫趨勢的同時,境內企業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機制亦持續優化,助力A股上市公司“走出去”,進一步拓展境外融資新通道。截至目前,已有19家A股上市公司在英國、瑞士發行GDR。
董登新表示,今年以來,滬深港通機制持續優化、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備案制正式生效、境內企業發行全球存托憑證機制優化,這些舉措有助於企業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金,推動我國資本市場持續擴大制度型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