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爭當生態文明理念的模範踐行者
http://www.CRNTT.com   2023-06-14 15:19:29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近日,生態環境部等5部門聯合發布新修訂的《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十條》(以下簡稱《規範十條》)。《規範十條》包括關愛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踐行綠色消費、選擇低碳出行、分類投放垃圾等內容,為公民踐行生態環境保護義務和責任,爭當生態文明理念的模範踐行者提供了實踐路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人人有責更應人人盡責,每個人都應自覺做生態文明理念的模範踐行者。

  爭當生態文明理念的模範踐行者,需要我們每個人積極涵養生態道德,將生態價值觀根植於心、付之於行。我們應掌握環境污染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知識,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不斷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同時,也應牢牢守住生態道德底線。《規範十條》提出“不亂扔、亂放”“不露天焚燒垃圾”“不隨意傾倒污水”等,導向意義鮮明。我們每個人都要心存敬畏,時時警醒自己。

  既要知敬畏、守底線,也要積極追求生態文明道德高線,努力向高標準看齊。《規範十條》提出:合理設定空調溫度;外出自帶購物袋、水杯等;閑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贈……我們應從小事做起,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朝著生態文明的現代化中國邁進。

  既要做好自我,又要積極參與監督。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2022年北京市公眾環境意識調查結果顯示,近5年北京市公眾環境意識持續穩步提升,在參與環境監督方面,超七成公眾表示,在面對破壞環境的行為時會選擇投訴舉報或出面制止。每個人都弘揚主人翁精神,發揮好監督作用,就能凝聚起生態環境保護的強大合力。

  眾力並則萬鈞舉,人心齊則泰山移。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誰也不能只說不做、置身事外。讓我們努力提高生態文明素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爭當生態文明理念的模範踐行者,為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添磚加瓦、增光添彩。

  (摘編自《福建日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