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發揮消費信貸作用,進一步促進消費?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認為,中青年群體是消費的主力軍,尤其是支出比較多的年輕家庭,消費意願高於其他群體。應該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動態衡量他們的遠期收入,考慮他們潛在的消費需求,給予更多金融支持。
同時,也要倡導理性消費、理性借貸。“年輕一代有成長發展的需求,也有追求品質生活的願望,信用消費正成為他們實現消費升級的重要途徑。”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要把握好促消費和防風險的平衡,既鼓勵有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的健康消費,也要避免追逐過度消費、奢侈消費,幫助年輕人培養理性消費、理性借貸的習慣。
就業狀況和收入預期是影響當期消費最直接的因素。“除了激發消費需求以外,金融機構還應為客戶群體提供更多發展事業、促進收入增長的金融服務。有了穩定工作和足夠收入,才能促進消費進一步增長。”章楊清說。
此外,還需構建健康的行業生態。此前,有些消費金融機構採取誤導性宣傳,隱瞞債務風險,誘導年輕人借貸消費,或是採取欺詐手段,讓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動負債。更有甚者,一些非法貸款中介冒充銀行或消費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員,宣稱不需要審核身份,有特殊渠道可以幫客戶獲得貸款,實際上可能是虛構借貸協議、誘騙消費者過度負債的“套路貸”。
業內人士提醒,消費信貸機構應在業務規模擴展與信用風險防控合理平衡的前提下,以規範的營銷方式,將合理的消費信貸產品推介給合適的消費者。過分授信導致過度負債,不僅損害消費者利益,最終也將損害金融機構利益,影響整個行業穩健發展。針對一些以低息條件誘惑消費者、在利息之外收取服務費的“套路貸”,消費者要提高警惕,選擇正規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核實營銷人員的真實身份,增強辨識能力。
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也必不可少。相關監管部門正加強消費金融公司投訴問題整治,要求消費金融公司及時規範處理各類投訴,同時嚴肅查處以“征信修復、洗白、鏟單、征信異議投訴咨詢、代理”為名行騙的不法分子,構建良好信用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