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發揮數字經濟優勢 助力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7-04 08:30:12


 
  首先,關鍵領域創新能力不足導致核心技術升級困難。數字經濟是創新驅動的新興經濟,以數字經濟助力高質量發展必須以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支撐,以源源不斷的創新作為動力。當前中國數字經濟創新主要集中在商業模式和應用層面,在原始創新和基礎研究領域的創新能力有所不足,加上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芯片等核心技術上的封鎖打壓,在短期內加劇了中國數字技術的“卡脖子”問題,因此在核心技術創新上,中國落後於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局面尚未完全改變,核心技術對數字經濟的貢獻仍然較低。

  其次,數字鴻溝和高質量發展的不平衡性問題突出。數字經濟助力高質量發展就是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宗旨,讓全民平等、充分地享受到數字經濟發展的紅利,而在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與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數字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農村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網絡普及和數字素養等方面落後於城市,導致農村家庭在數字化時代被相對地邊緣化,難以同等地從數字經濟發展中獲取數字紅利。從網民規模來看,城鎮網民規模遠超農村,2021年中國城鎮網民規模高達7.14億,互聯網普及率78.3%,而農村網民規模僅有2.97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9.2%。數字時代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功能更新速度快,而老年群體對智能設備和智慧生活的適應速度慢、接受能力差,面對新場景、新技術往往無法及時適應。

  3.數字經濟助力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文章認為,數字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大局。以數字經濟助力高質量發展,必須抓住數字時代發展的歷史機遇,積極應對關鍵領域創新能力不足導致核心技術升級困難、數字化發展不平衡與數字鴻溝問題等一系列挑戰,尋找數字經濟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最優路徑。

  堅持創新驅動,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堅持創新引領數字經濟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證,其重點在於著力解決技術“卡脖子”問題,擺脫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境遇。技術創新是以人才為依托、科研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的系統性工程,需要不斷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改善創新環境,調動創新主體的積極性,提高創新質量和效率。為此,一是加強基礎研究領域人才培養和經費投入,建立符合基礎研究規律的評價機制。尤其是高校和科研院所,應以學術貢獻和創新價值為核心的評價準則,探索實行長周期評價,為科研人員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二是健全分配制度,完善創新激勵政策。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給予創新企業相應的稅收優惠,保證優惠政策落到實處,同時加強創新成果的評價與審核。三是優化企業融資模式,完善重大項目容錯機制。核心領域的技術研發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風險性高,這是制約企業創新的重要原因,為激發企業創新熱情,應建立“私募股權+貸款+保險保障+財政風險補償”的新型融資模式,並完善重大創新項目的容錯機制,將創新成果與職位升遷和工資等級相結合,以制度激勵強化自主創新,幫助企業孵化創新產品,提高創新效率。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要以數字經濟健康運行為基礎,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規範數字經濟發展。一是健全市場准入制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公平競爭監管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監管體系,及時糾正和規範發展過程中損害群眾利益、妨礙公平競爭的行為和做法。二是提高監管技術,覆蓋監管盲區,著力打造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監管系統,主動識別電商消費、服務、支付等領域違法行為,營造健康高效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三是加強數據安全技術研究,促進數據安全開發利用。進一步完善數字經濟治理,堅持數據安全與發展並重,以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個人隱私安全為底線,合理把握數據應用開放的界限,促進數據資源的流動和利用。

  解決數據開發利用分歧,推動傳統產業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在於提高經濟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數字經濟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的關鍵是解決數據開發利用分歧,促進數據自由流動。首先,加快建設5G網絡、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基礎設施,推動數字化產業進程,打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息通道,從頂層設計上著力解決數據流通涉及的相關問題,促進數字資源全方位流動。其次,鼓勵社會力量充分挖掘數字資源隱藏的潛在價值,推動數據價值產品化、服務化,促進數據、技術、場景深度融合。最後,利用數字化手段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改造,促進數字技術向工業、農業、服務業深度滲透,以數字技術孵化新業態,建立高水平統籌協調平台,提高技術應用與行業需求的適配性,助力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