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殷墟到大邑商 展示殷墟考古新發現
http://www.CRNTT.com   2023-07-09 12:16:59


 

  ·陶器是解讀商代文明的密碼

  陶器是殷墟遺址中最常見、變化最頻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是考古學解讀商代文明的密碼。1956年,考古學家鄒衡首次對殷墟文化分期,分別對應相應的商王王世。1961年開始,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一步根據地層學、類型學新成果,以陶器的變化為主體對殷墟文化分期進行了深入探討,最終確立了沿用至今的殷墟文化四期說的結論。展覽對不同時期的陶器進行了集中展陳,可以讓觀眾看出其中的變化。

  道路是城市文化的“物質骨架”。既區隔不同建築,又連通彼此。殷墟自發掘以來陸續發現了多條道路遺跡。2008年隨著宮殿區以南劉家莊北地大型道路的發現,在“殷墟都城布局”課題的引領下,陸續在洹河南北兩岸發現多條道路。特別是劉家莊北地兩縱一橫、大司空村兩橫一縱大型道路的發現,使得都邑內部的道路網絡初步顯現。道路最寬達15米,多用鵝卵石、有意打碎的陶片等鋪設,道路之上的車轍清晰可辨。道路兩側是分布密集的居址、墓葬、手工業作坊等遺存。由道路形成的“街區”,對於探討殷墟族邑分布及社會形態具有重要意義。

  族邑聚落是殷墟考古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面積約36平方公里、擁有10餘萬人口的“大都市”,顯然不僅有商王與王族成員,還應有以家族為主的族邑遍布都城。這些家族承擔著服務商王的不同職責。位於殷墟東南的邵家棚遺址是2019年以來重要的發現。據青銅器銘文可知,這裡應是商代史官“册”族族邑所在,保存較好的多排連進四合院式夯土建築院落、“中”字型雙墓道大墓及中小型墓、6座車馬坑等進一步鮮活呈現了當時“居葬合一”的族邑布局形式。

  殷墟宮殿區與王陵區發掘時間最早,發掘收穫也最大,但時至今日的未解之謎仍俯拾皆是。持續進行的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考古入選“202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20年至2022年,牛世山等考古工作者經系統地勘探與發掘,確認王陵西部大墓區及東部祭祀區分別有兩個方形壕溝環繞,並在東區新發現460餘座祭祀坑。方形環壕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陵墓“兆溝”,最終確定了王陵區的範圍。這改變了以前對商王陵陵園的認知,有力推動商代陵墓制度研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