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重新審視民營經濟的功能定位與現實情境
http://www.CRNTT.com   2023-07-25 08:08:49


 
  《意見》深刻根植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情境

  文章指出,《意見》從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以及持續營造關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社會氛圍等六個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不僅契合了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的“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更是深刻根植於當前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中亟待解決的現實情境,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根植於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身份”准入情境。“兩個毫不動搖”再次重申了民營經濟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合法性地位。但在民營經濟現實發展進程中,民營企業存在難以與國有企業同等待遇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市場資源獲取地位“不平等”,在產權保護、行業准入、銀行貸款、上市融資、產業政策支持、創新政策支持、政府監管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與國有企業差別待遇或者隱性變相差別。如,民營企業獲取資金要素的成本往往高於國有企業,貸款利率水平普遍高於國有企業。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2021年中國企業貸款利率為4.61%,而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民營企業貸款利率為5.26%,顯著高於企業貸款平均利率水平。特別是在涉及國計民生的壟斷性行業,與國有經濟相比,民營經濟發展由於“身份”不同,受到的行政制約和政策制約依然較為嚴重。《意見》對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涉及的親清政商關係、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等方面進行了明確部署,為著力破除民營企業身份歧視、要素歧視以及規模歧視等系列“身份”障礙提供制度基礎。

  第二,根植於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素”升級情境。改革開放四十餘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民營經濟獲得了充足的市場條件,依靠大規模市場優勢與勞動力成本優勢為民營經濟從小變大奠定了基礎,但整體上存在“大而不強”與“大而不優”等突出問題。在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大部分民營企業習慣於“市場換技術”的舊有發展模式,忽視自身創新能力建設,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在外向型經濟體制下,民營經濟整體上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近年來,以美國為代表的部分發達國家對中國開展系列“脫鈎”措施,逆全球化趨勢愈發明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面臨較為嚴重的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意見》圍繞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現代公司治理制度、融資支持以及民營企業營商環境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政策部署,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技術、創新、知識等新型生產要素升級,提供政策支持。

  第三,根植於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提振情境。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受市場需求乏力、預期轉弱等多重壓力的影響,在世紀疫情消散後,宏觀經濟運行依然面臨較大程度的不確定性,特別是未來投資預期的不確定性。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信心衰減的系列風險,突出表現在民營企業投資信心不足,民營企業近年來投資意願萎靡,投資規模下降,呈現出不敢投資、等待投資與觀望投資等多重現象。國家統計局7月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0.2%。《意見》一方面明確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總體要求;另一方面,在提振民營企業投資信心方面明確提出系列政策部署,涵蓋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支持民營企業到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投資發展勞動密集型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和生態產業,支持民營企業加大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儲能等領域投資力度,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為全面提振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提供戰略指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