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逆全球化”擋不住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勢
http://www.CRNTT.com   2023-07-28 09:58:37


  中評社北京7月28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局部衝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經濟全球化在今天為什麼會遭遇逆流?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要求我們自覺順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分析研判當今世界交織叠加的多重挑戰,科學回答時代之問、歷史之問。

  一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大勢、時代潮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地看,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國家人為造出來的。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這一科學判斷,符合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客觀規律,植根於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中詳細論述了世界貿易、世界市場、世界歷史等問題,提出分工和交往的擴大,特別是大工業的發展,產生了世界市場,形成了世界歷史。這些論述,深刻揭示了世界歷史的形成內在蘊含著經濟全球化的客觀歷史趨勢。

  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必須準確把握經濟全球化的科學含義,區分“全球化”概念的不同用法,揭示西方學界的一些錯誤觀念和認識。回顧學術史,“全球化”這個概念的廣泛使用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新世紀以來,圍繞“全球化”的學術討論成為熱點話題。一般認為,作為系統的學術概念和分析工具的“全球化”概念,是美國學者萊維特在1983年發表的《市場的全球化》一文中提出的。也有學者注意到,1970年意大利左翼刊物上發表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全球化進程》一文已經在批判的意義上使用了這個概念。這提醒我們:在西方學術話語中,“全球化”概念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和理論指向,即與新自由主義興起相關聯的“資本全球化”或“全球化資本主義”的發展,並不能直接等同於經濟全球化本身。今天,我們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既是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的自覺堅持,也是對勢不可當的歷史潮流的深刻把握。

  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也要承認,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反全球化的呼聲,反映了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足,值得我們重視和深思。”關於2000年前後“反全球化”運動的出現,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曾在《我們人民——面向21世紀的聯合國》中指出:“很少有個人、團體或者政府反對全球化本身,他們反對的是全球化所帶來的懸殊差異。”這種帶來懸殊差異的“全球化”,在美國學者斯蒂格裡茨看來,其規則的制定者其實是某些西方國家的大企業。而加拿大學者帕尼奇則將這種“全球化”定位為帝國主義的國際化。也就是說,“反全球化”的出現,是經濟全球化的治理方式出了問題,它根源於“資本全球化”過程中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轉移和轉嫁,及其所導致的不平衡現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