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2日電/9月25日,備受關注的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批量調整將正式實行。由於這一措施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點,貨幣政策需要綜合安排,確保其有序平穩推進。
9月14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並於次日正式實施。按照慣例,宣布降准與正式實施通常間隔10天左右,而此次則為宣布後次日執行,說明此次降准具有時間上的緊迫性。降准實施日10天後,恰是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批量調整之日。
所以,筆者並不贊同所謂“降准是超預期行為”的說法,而恰恰是一場流動性的“及時雨”,既可以為商業銀行實施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批量調整提供流動性支持,又可以滿足即將到來的中秋節和國慶節帶來的流動性需求。
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批量調整對銀行體系流動性是否有衝擊?答案是肯定的。據國內證券媒體援引接近監管部門的有關人士估算,本次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批量調整可能涉及超過4000萬客戶,貸款規模可能達到25萬億元。
通過降准增加了流動性,商業銀行就可以有序推進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批量調整。這個調整有利於房地產、金融市場的穩定:一方面存量首套住房貸款降息,借款人可節約利息支出,銀行可減少提前還貸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可壓縮違規使用經營貸、消費貸置換存量住房貸款的空間。房地產金融政策因時因勢而變,有利於引導購房者預期,維護房地產市場穩定。
維護市場流動性不可能一勞永逸,後續相關政策空間是充足的。今年已經實施了兩次普遍降准(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釋放了超過1萬億元的流動性;目前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4%。筆者認為,降准還有不小的空間。MLF(中期借貸便利)超額續作與本次降准同日落地,體現了壓降銀行負債成本、支持信貸投放的政策取向。
對於今年兩次降息,商業銀行和市場主體普遍感覺並不“解渴”,前者擔憂淨息差縮窄帶來經營壓力,後者認為資金成本仍偏高導致貸款需求不足,一致認為還有降息空間。而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批量調整,有利於穩定市場對降准和降息的預期。
除了降准降息之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乃至創設也是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的重要看點。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還有更多選擇。目前已明確的是,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延續至2024年5月末。後續根據市場需求創設新的涉房、涉房金融(包括存量住房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是完全可能的。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閻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