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選舉結盟視角下的台灣政黨“藍白合”析論
http://www.CRNTT.com   2023-11-24 00:13:13


  中評社╱題:選舉結盟視角下的台灣政黨“藍白合”析論 作者:王藝樺(福州),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摘要】因應民進黨在島內“獨大專行”之發展態勢,各界對國民黨和民眾黨的“藍白合作”發起呼籲。經研究發現,藍白結盟合力對抗民進黨的“一黨獨大”成長趨勢確有必要但面臨重重困阻,雙方缺乏戰略互信及資源交換基礎,形成以選舉為核心的結盟相對困難。國民黨和民眾黨在選舉層面上合作的空間十分有限,除非出現強大的外部壓力推進。台灣地區2024選舉結果直接關乎未來兩岸局勢,如若藍白合作未成,民進黨賴清德大概率勝選,屆時島內在野黨派將面臨更為嚴峻的生存局面,且兩岸關係會持續呈現負面發展之態勢。  

  選舉結盟(Electoral Coalitions),亦稱選前聯盟(Pre-electoral Coalitions),選舉結盟簡概為“政黨同意不彼此攻訐,並在選前(選舉期間)尋求攜手合作,以期增加其代表席次”。〔1〕選舉期間政黨結盟的目的在於使結盟政黨獲得最大席次,基本原則為“以有餘補不足”,意味著“結盟政黨為了避免選舉出現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結果,藉由彼此的結盟合作打敗共同的競爭對手”。〔2〕台灣由威權體制轉為民主體系後,政黨體系也從“一黨獨大”逐步轉變為多黨競爭。多黨競爭環境下,政黨合作成為政黨獲取權力的關鍵性手段。然而,台灣的政黨或政治精英間的合作多數以失敗告終。尤其體現在選舉方面,中國國民黨(下稱國民黨)還因黨派精英認知分化,難以整合,接續付出失去在台執政權與“立法院”最大黨地位的代價。國民黨的分裂雖然讓台灣提早進入政黨輪替的民主時代,但泛藍陣營的撕裂崩潰已經讓當前執政的民進黨因缺少制衡監督的力量而逐步將台灣政黨體系推向新的“一黨獨大”發展局面。因應民進黨繼續“全面執政”及其對有競爭力在野政黨全力“絞殺”的現狀,各界對國民黨和新進第三勢力代表民眾黨的“藍白合作”〔3〕以制衡民進黨“一黨獨大”作出期待。2024年台灣地區“二合一”選戰已經拉開,此時探討分析“藍白”政黨是否存在選舉結盟的基礎不僅對兩黨自身發展十分關鍵,同時對當下的台灣政局走勢影響深遠。

  一、藍白合作的提議緣起

  在以競爭為本質的西方政黨體系中政黨合作出現變數的可能性更高且影響廣泛。政黨合作的方式可以區分為選舉聯盟、議會聯盟與執政聯盟等三個層次。雖然這三種聯盟行動,不一定具備因果關係,但是如果後一階段的聯盟行動,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這樣的政黨合作關係顯然是比較穩固的。〔4〕選舉結盟的性質多屬權宜,缺乏規範,與以協議條約為基礎的聯盟關係不甚相同。通過觀察台灣地區政黨在選舉中合作的行為,不難發現台灣地區政黨選舉合作缺乏正式的聯盟機制,因而在研究國民黨和民眾黨合作行為時,更多的將其定義為選舉結盟而非聯盟。關於政黨合作的影響因素並未有過多的區隔,通常涵括議會席次分佈、政黨互動歷史、政黨政策取向、政黨的結構、領導者的人格特質、政黨體系、制度結構、政經社環境等等。〔5〕

  台灣地區“藍白”政黨的合作緣起於台灣政黨力量發生了顯著變化,國民黨整體性衰弱與民進黨“獨裁式”成長的背景下民眾黨成為“關鍵少數”備受期待。台灣“解嚴”以後開放黨禁,小黨林立,在“立法院”的主要小黨包括:新黨、親民黨、台灣團結聯盟、時代力量等。一般而言,為了研究便利,在政黨分類上,通常會虛擬(dummy)處理政黨變項(party variable),把小黨支持者依其“統獨”屬性、政黨起源分類為藍營或綠營。自2000年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後,以國民黨為代表的藍色陣營與以民進黨為代表的綠色陣營之間的“權力爭鋒”成為台灣選舉生態中的主色調。2016年被視為台灣政黨競爭的轉折年,民進黨贏得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同時一併掌控了行政和“立法”系統,國民黨全面喪失在高層權力結構中的優勢。其後,民進黨利用執政資源對國民黨展開全面清算和多重打壓,國民黨未能有效扭轉局勢。2020年國民黨在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再度失利,台灣“一大一中多小”的政治格局基本定型,國民黨作為民進黨主要競爭對手的力量式微。

  民眾黨在藍綠鬥爭中的起伏式成長。2019年8月成立的民眾黨,具有濃厚的柯文哲色彩。2014年的台北市長選舉中,柯文哲成功運用競選策略,攻克了台北市傳統藍大於綠的選民結構,以無黨籍身份獲得多數台北市選民支持成功當選,這也成為台灣地區選舉中首次無法以藍綠作為政黨區分的案例。其後,在2018年的台北市長選舉中,柯文哲再次以無黨籍勝選連任。相比第一次的順利當選,柯文哲此次的勝選更多地凸顯出台灣社會對於藍綠惡鬥的失望情緒。藍綠選民出現“絕不支持某政黨”的情況為其贏得發展空間。柯文哲由此提出“新中間路線”以求開拓非傳統票源。針對內政議題,“打綠批藍”,樹立“理性中立”的新政黨形象。在兩岸關係上,民眾黨採取“政治左”“經濟右”的做法,意求既能爭取深綠選民,又能拉攏中間選民。

  由於民眾黨具有極強的柯文哲色彩,所以民眾對柯文哲的滿意度往往與民眾黨在台發展前景相關聯。民眾黨成立伊始柯文哲形象受損,施政滿意度持續下滑致使民眾黨創黨初期困難重重。對此,民眾黨通過增加黨公職、擴充組織架構、完善政黨制度體系以及加強人才培養、增強財務自主等方面逐步擴充了政黨實力。其後因撬動傳統藍綠版圖遭致國、民兩黨反制。目前民眾黨在內政上“打綠批藍”,意圖體現作為在野黨的監督能力,向民眾證明自身“超越藍綠,一切為民”的政治理念,以正在執政的民進黨為主要攻擊對象,致使雙方關係日趨緊張。

  白綠關係的破局成為藍白合作的契機。柯文哲的“白色力量”原本是“太陽花運動”的政治產物,以綠色青年軍為主體,共同對抗國民黨。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背後不乏白綠合作的助力。白綠合作在柯文哲認同“兩岸一家親”理念後破局。柯文哲成立民眾黨後主張走不同於藍綠的中間路線,民調支持度躍升至台灣第三大黨,引發民進黨的警惕。202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民進黨在“立法院”席位過半,國民黨與民眾黨則分別拿下38席和5席。對於意圖全面控制“立法院”席位的民進黨而言,民眾黨斬獲5席的結果難以避免地引起民進黨的警惕防範。民眾黨雖拿下5席不分區“立委”,但區域“立委”提名18席則全軍覆沒,總得票數僅26.4萬票,情勢並不利於政黨的長期發展。就選舉權益而言,唯有拉攏國民黨才能對抗民進黨。基於此,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拋出“在野大聯盟”概念,表示“衹要法案利民,都可以尋求各個黨派合作”。〔6〕呼應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曾銘宗提出的“新‘國會’將聚焦經濟、民生相關法案,希望能和時代力量、民眾黨有更多合作”之呼籲。柯文哲作為民眾黨主席也表示“衹要有道理都可以合作”。〔7〕藍白雙方都表達出可以合作的意願。

  藍白雙方雖都表達出可以合作的意願,但現實中兩黨的合作卻仍未形成趨勢,合作範圍偏狹且成果不多。比如2020年6月,為阻止民進黨全面控制“監察院”之意圖,民眾黨助力國民黨阻止陳菊“監察院長”的提名備詢,被視為一次另類的藍白合作。針對民進黨當局宣佈2021年元旦起開放瘦肉精美豬、30月齡以上美牛進口,民眾黨與國民黨一致反對、合力杯葛民進黨“萊豬進口”政策。此外,民眾黨還在台中市第2選區“立委”補選中支持國民黨顏寬恒、與國民黨共擋民進黨“地制法”修正案等。

  二、藍白合作的現實意義

  政黨選舉結盟的意義表現可歸結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強度(Intensity)。政黨合作的強度足以改變傳統的投票模式,使少數黨與多數黨互換。二是持久性(Durability)。政黨合作可造成某些社會團體對某一政黨的持續性支持,使該政黨得以在行政部門和立法部門維持一段長時間的優勢。三是敏感性(Sensitivity)。選舉合作會因受到重大危機的刺激而產生,使選舉結果發生異常變異;另外政黨支持也可能受人口型態改變或遷移等因素,而有漸進緩慢的改變。四是選民心理取向(Psychological Orientation)。政黨合作期間選民的政黨認同改變,使得選民的投票常模(Normal Vote)發生變化。〔8〕以此審視當下的台灣選舉生態,藍白合作的必要性日漸凸顯。

  (一)防止民進黨“一黨獨大”打壓在野黨派生存空間

  藍白合作之所以引發各界關注,主要體現在對民進黨“獨裁式”政權的憂慮。民進黨自2016年在台灣完全執政後便致力於擴大政黨競爭,最大限度地打壓國民黨或是任何對其政權可能產生威脅的新生力量。

  台灣政治生態正朝向民進黨“一黨獨大”的趨勢發展。2016年以來,民進黨利用完全執政優勢加大了對國民黨的政治“追殺”,設立“黨產會”調查國民黨財務狀況,國民黨龐大的資產接連被凍結、查封,因無力支付薪酬而喪失大量黨工,導致在島內的政治運作力度、基層經營能力驟降,整體體量和規模顯著縮小。〔9〕國民黨對此束手無策,難以發揮監督制衡的作用。202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以創紀錄的817萬票完勝國民黨,再次確立了在島內的“獨大”的地位。選後,民進黨的支持度和聲望不僅沒有下滑,還因新冠肺炎疫情原因節節攀升,而國民黨則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混亂之中。〔10〕朱立倫再度任職國民黨主席後,兩岸論述明確表態反對“台獨”,形成與民進黨當局抗衡之態勢。2022年“九合一”選前,國民黨更是接連出擊,就“四大公投”、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補選、台北市第五選區“立委”林昶佐罷免案等議題與民進黨展開了政治“鬥爭”。民進黨對此十分警惕看重,甚至動用行政資源拉動選票,隨即出現令人唏噓的國民黨一月內的“六連敗”結局。面對民進黨的步步追進,國民黨顯得更為乏力。正如台灣學者所言“獨派使用的是‘戰爭遊戲’手段,戰爭是零和博弈,你死我活式的鬥爭,統派則使用‘民主遊戲’,謹遵規則,加上國民黨的支持群體中產和資產階級安於現狀無戰力”〔11〕。

  民進黨對國民黨的“消滅式”打壓同樣對其他在野黨派形成威脅。民進黨在打壓國民黨的同時,對於柯文哲帶領的民眾黨也持有高度警惕並意在壓制其發展。據台媒報導,台灣“立法院長”游錫堃以斥責台北市警政部門執法不力、疏忽民意之舉,施壓攻擊時任台北市長的柯文哲。民進黨同時還對“立委”選舉期間的7名民進黨籍人士受民眾黨提名參加不分區“立委”進行除籍處分,認定這些原民進黨人士是“叛黨”。警告黨內人士遠離民眾黨。〔12〕民進黨的系列操作顯示民眾黨已被列為民進黨長期執政的一大威脅,擔憂柯文哲會對其地方選舉造成威脅,為了避免民進黨受到國民黨和民眾黨的兩面牽制,民進黨定會加大對藍白力量的壓制,藍白若未能形成合力共同對抗民進黨的打壓,屆時其利用行政資源各個擊破,藍白力量在島內的發展將更為艱難,民進黨也將更進其在島內的“獨裁式”統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