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積極發揮基礎設施投資穩增長挖潛能的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3-09-28 08:45:38


 
  中國基礎設施整體競爭力顯著提升

  文章稱,經過四十年的大規模投資建設,中國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在各方面顯著提高。綜合交通運輸加速成網,服務能力顯著提升;能源供給和儲備體系不斷完善,能源自主保障能力保持在80%以上;水利建設不斷加強,基本建成較為完善的江河防洪、農田灌溉、城鄉供水等水利工程體系;通信網絡覆蓋全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廣及運用方面實現全面發展。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中國基礎設施整體競爭力在141個經濟體中排名第36位,部分領域超過發達國家。其中,交通基礎設施競爭力排第24位,特別是在連通性方面排名明顯靠前;電力可獲得性達到100%,電力供給質量排名第18位。

  未來基礎設施投資的方向和重點

  文章認為,經過改革開放以來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支撐保障作用明顯增強。在當前地方政府穩增長壓力加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提升基礎設施投資效率和效益變得更加重要。未來中國基礎設施投資需要堅持短期和長期相結合,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調結構、提品質,在減緩短期經濟波動的同時,夯實經濟長期增長的基礎。

  基礎設施投資向調結構、提品質方向轉變,更好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長伴隨產業結構從製造業向服務業、從重化工業向高技術製造業轉型,居民消費從滿足基本需求向高品質生活需求轉變,城市群和都市圈成為城鎮化的主要載體。首先,應加快有利於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布局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雲計算、數據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前瞻謀劃、適度超前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產業技術創新平台,為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和競爭力提升提供保障。其次,基礎設施投資建設要順應居民消費提檔升級趨勢。居民對美好生活環境的關注度明顯提高,水利、環保、市政設施、客運鐵路、旅遊公路、公園綠地等與居民生活消費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需求顯著增長。

  基礎設施投資建設要順應城鎮化發展新格局。中國城鎮化進入後半程,城鎮格局進入加速分化期,城市群集聚效應不斷釋放,中心城市集聚能力進一步提升。要以交通網絡建設為重點,推進城市群、都市圈一體化發展,統籌布局城市間物流設施,推動城市間水、電、氣等各類市政管網合理銜接。此外,提升基礎設施普惠共享發展水平。加快補齊縣城市政基礎設施短板,強化鄉村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涉及國家安全領域基礎設施投資。當前,國際環境日趨嚴峻複雜,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明顯增加,中國國家安全發展面臨一系列挑戰,加大安全領域投資力度勢在必行。要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快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要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一批高標準糧油倉儲設施,夯實糧食安全基礎。要加快新能源電源、電力外送通道、油氣儲備設施建設,提升能源自主保供能力。推進沿海沿邊綜合運輸大通道向邊疆地區延伸,加大能源、信息、物流等設施對偏遠地區覆蓋。

  加強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有力應對極端自然災害影響。全球氣候變暖,暴雨洪澇、高溫乾旱、暴風雪等自然災害更頻繁、更極端。目前,中國防災減災基礎設施供給不足,既有工程設施建設標準低、老化嚴重,加之城鎮化帶來人口更加聚集,重大自然災害造成的不利影響更大,亟需持續加強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建設。要在提高水利、電力、通信等關鍵基礎設施設防標準的同時,加強防汛抗旱、防震減災、防風抗潮等防災減災骨幹工程建設,推進江河湖泊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城市防洪防澇與調蓄設施建設,加強災害監測預警及信息發布能力建設,加快建設應急物資儲備基地和應急避難場所。積極穩步推進超大特大城市“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應急保障能力。

  加大綠色低碳基礎設施投資,助力“雙碳”目標如期實現。當前,中國能源、工業、交通運輸等領域節能減排空間仍舊很大,需積極探索基礎設施的綠色低碳發展路徑,將綠色生態環保理念貫穿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維護全過程。要持續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電力對傳統煤電等化石能源電力的替代,推進煤電清潔高效低碳轉型,加快建設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特徵相匹配的能源儲運設施。要統籌交通基礎設施空間布局,促進資源集約高效利用,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提升綠色交通分擔率,推進綠色交通裝備標準化和清潔化,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