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從四方面增強對民營文化企業的扶持
http://www.CRNTT.com   2023-10-11 09:01:23


  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不懈發展,作為民營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民營文化企業,正在推動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日益提高、城鄉居民文化消費水平持續提升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促進中華文化走出去新格局的形成和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增強作出重要貢獻。

  應清醒地看到,儘管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呈現出勃發勁健的態勢,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民營企業參與文化產業的發展更有待進一步增強。一段時間以來,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逐步升級,以及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結構性矛盾的顯現,一些民營文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很大壓力。文化產業所具有的智力經濟、知識經濟、創意經濟的特點,決定了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必須從民營文化企業成長而來,其核心競爭力也很難依靠單純的規模擴大和資本運作來獲取。在當下文化產業發展實踐中,一些地方部門對民營文化企業的關注和扶持依然有待加強,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四個方面推進民營文化企業的發展。

  一是立足實際制定出台扶持政策。要根據中央有關要求與部署,研究出台鼓勵本地區民營和社會資本參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發布本地區《文化創意產業投資指導目錄》,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擴大發展引導基金數額,鼓勵民營企業投入文化產業發展。同時,各級黨委和政府還可以根據本地財政狀況,拿出相應的扶持資金,建立完善投融資平台。地方可以引導和鼓勵民營文化企業依托當地歷史文化資源、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有機整合本地區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民俗文化等,實現文化資源禀賦的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

  二是強化對民營文化產業的資金支持。各大商業銀行可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原則,引導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以此穩定和促進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在民營文化企業合理運用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的同時,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以及債券信用增進公司等機構,應在加強風險識別和風險控制的基礎上,運用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等多種手段,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

  各級政府在財政政策方面,可設立專項發展資金,採取貼息、補助、獎勵等方式,對具有濃鬱地方特色和巨大市場潛力的文化產業項目進行重點扶持,通過給予適當的資金補貼,有效破解文化產業發展的資金瓶頸問題。在投融資政策方面,對於重點公益性文化建設項目,要確保財政資金及時到位,並鼓勵民營文化企業自籌資金參與公益性文化設施的建設和改造。

  三是打造民營文化企業品牌。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眾多民營文化企業在進軍文化產業上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大膽實踐,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從總體上看,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實力的民營文化企業還不多。因此,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民營企業組建,加快發展各類文化中介組織,充分發揮它們在招商引資、推介產品、組織生產、活躍市場中的積極作用,引導民營文化企業圍繞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盡快構建一批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文化品牌,擴大文化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把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文化產品鍛造為強勢品牌,並通過商標註冊和版權等形式進行保護,扶持其不斷做大做強。

  四是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文化產業與一產、二產的根本區別在於,創意是其發展的靈魂與核心,缺乏創意的文化產業其生命力難以長久,也難以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所以,在文化產業基礎薄弱的情況下,通過改善營商環境吸引民間t資本和外地資本介入和進入本地文化產業,不失為一條捷徑。

各級政府應充分利用本地區的文化資源禀賦和地緣區位優勢,拿出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投資軟環境,吸引更多戰略投資者到本地區投資,共同發展繁榮文化產業,做到互利互惠、共生共贏。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劉金祥(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