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質生產力將為提升中國的全球競爭力構建持久動力。 |
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強調:“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深圳特區報發表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胡瑩文章分析,什麼是新質生產力?其“新”在何處?
新質生產力:推進現有生產力的新躍升
文章稱,生產力是人類在生產實踐中形成的改造和影響自然以使其適合社會需要的物質力量。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生活和全部歷史的基礎,人類社會的發展演變離不開生產力的提高和變化。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科學論斷。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全面體現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新質生產力是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是數字時代更具融合性、更體現新內涵的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有別於傳統生產力,是現有生產力的躍升,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依靠創新驅動是關鍵。傳統生產力條件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大量的資源投入,依靠高度消耗的資源能源。新質生產力中的“新”,指的是新技術、新模式、新產業、新領域、新動能;新質生產力中的“質”,指的是物質、質量、本質、品質;新質生產力中的“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活躍的要素,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特點在“新”,關鍵在“質”,落腳在“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突破了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以高效能、高質量為基本要求,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基本特徵。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在創新。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新產業為主導,以產業升級為方向,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為目標,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更強調內在的發展質量,在激發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中,走出一條生產要素投入少、資源配置效率高、資源環境成本低、經濟社會效益好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數據生產力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表現之一。數據是一種新型的生產力,數據生產力的本質是實現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數據生產力是知識創造者在“數據+算力+算法”定義的世界裡,借助智能工具,基於能源、資源及數據這一新的生產要素,構建的一種認識、適應和改造自然的新能力。在數據生產力的驅動之下,人類大規模協作的廣度和深度都邁上了一個新台階。從人機互聯到萬物互聯,從人工智能到區塊鏈,人類正在重建外部世界信息感知、傳播、獲取和利用體系,重構分工協作的基礎設施。數據信息在組織內部的管理監督以及外部的交易協作中的成本不斷降低,科層結構正在被瓦解,產消者不斷出現。人類社會已經從工業社會的協作生產體系演進到數億人的合作,產業分工不斷深化。
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文章指出,發展理念是對發展的本質性認識,對發展實踐起著根本性的指導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在堅持和繼承黨的發展觀的基礎上,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深入分析中國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特點、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實踐新要求,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的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的問題,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針對中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而提出的新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新發展理念為全面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衹有以新發展理念為衡量標準,才能推動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從而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夯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