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嶺大研AI平台 實時監察及預測蚊患
http://www.CRNTT.com   2023-10-25 11:52:38


  中評社香港10月25日電/據大公報報導,蚊蟲容易傳播疾病,部分更可能致命。嶺南大學(嶺大)科學教研組研發一套地理空間人工智能(GeoAI)平台,結合GeoAI技術、物聯網平台及地理資訊,生成“蚊患風險指數”及“蚊患風險地圖”,向市民報告地區性實時蚊患。負責項目的嶺大科學教研組主任王沛欣表示,該平台提供實時及預測報告,能與現時食環署的白紋伊蚊誘蚊器互補不足。

  嶺大團隊已在全港16區、30多個地點放置智能滅蚊燈系統,主要集中在屋苑、公園等。系統分為氣象站和滅蚊燈,其中氣象站可以收集該範圍氣象數據如氣溫相對濕度等,加上環境數據如該區的植物、水源位置、食環署誘蚊器指數等,制成實時蚊患風險指數。

  風險指數以1至8顯示,數值愈大表示蚊患風險愈大,達到5以上就需要留意。市民可以在網上看到該區實時蚊患嚴重程度,平台亦會參考天文台數據,顯示未來三日各區蚊患風險。王沛欣表示,希望將來可以進一步增至約100個系統,在中環、灣仔和郊野公園都採用,以讓市民更清楚辨悉哪個位置蚊患風險較高。

  現時指數發布須時3周

  王沛欣指出,現時食環署雖有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但由於需要大量人手、收集過程複雜,只能在2至3星期後才可發布數據,而嶺大的GeoAI雲端分析平台能提供實時及預測報告,兩者互補不足。她又指,該系統根據滅蚊燈及氣象報告等而收集數據,但“被蚊蟲叮咬的個案及市民的目測是最真實的”,因此也希望市民能通過網站的通報機制提供被蚊蟲叮咬的個案情況,提高蚊患情報的準確性。

  目前平台使用約一年,暫時錄得屯門地區蚊患問題較嚴重,其中屯門近水源以及公園地區最為嚴重。團隊亦正與個別團體商討,能否在公司或公營機構儀表板上加入蚊患指數,令更多市民可受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