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鹽碱地這樣變成“黑土地”
http://www.CRNTT.com   2023-11-01 10:29:21


深秋時節,在吉林省大安市海坨鄉的鹽碱地治理基地內,曾經的鹽碱地已收穫了金黃的稻穀。(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十月的東北,天氣已經開始轉冷,吉林省大安市龍沼鎮太平村龍海灌片卻是一片搶豐收的熱鬧景象:一排排金燦燦的水稻迎風搖擺,聯合收割機魚貫駛過之處,飄來縷縷稻香。

  就在一年多前,這裡還是一片白茫茫的鹽碱地,土壤平均PH值達9.31,遠遠超出常見植物可存活的範圍。白山黑水的東北為何會有鹽碱地?這些鹽碱地是如何變成正常耕地甚至是黑土地的?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採訪。

  改良與培育並重,治標更治本

  鹽碱地治理利用是全球性難題。中國是鹽碱地大國,鹽碱地面積排名世界第三。其中,鬆嫩平原西部是世界三大片蘇打鹽碱土集中分布區域之一,鹽碱地面積超過4500萬畝,重度鹽碱化土地占鹽碱土總面積超過43.7%。

  “通常,PH值超過7.5的土壤被判定為碱性土壤。其中,蘇打鹽碱地具有鹽碱並存、土壤板結、通透性差、養分貧瘠等特點,不僅對生態和土壤的危害性大,而且改良難度大。”吉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王鴻斌介紹,鬆嫩平原地勢東高西低,降水不容易很快排出,不同地塊哪怕有十幾厘米的高低差,就可能在低地形成積水,導致土壤表面鹽分聚集。

  記者踩在一塊未經治理的鹽碱地上,發現地表十分堅硬,表面布滿白色鹽漬。缺水的土塊硬得像水泥塊一樣,根本無法用手捏碎。當地農民將這種鹽碱地形象地稱為“幹像一把刀,濕是一團糟”。

  那麼,可否通過更換土壤、種植作物來實現改良呢?專家表示,東北地區的蘇打鹽碱地與黑土地其實是比鄰而居的,地勢高的地方是肥沃的黑土地,地勢低的地方容易形成鹽碱地。如果不從鹽碱地的形成機制入手,難以治本。

  王鴻斌說,治理這種鹽碱地,首先要降低地下水位,使其控制在臨界深度以下。同時,通過開挖田間排水溝排澇脫鹽、灌水洗鹽,將土壤鹽分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最後,通過施用明礬、硫酸亞鐵等化學改良劑並種植耐鹽碱作物等方式持續培育地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