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開年“看見”
http://www.CRNTT.com   2024-01-22 15:40:19


 

  投入上百名研發人員、進行幾十輪工業試驗、實施多輪技術改造、獲得100多項專利……在攻克一個個“毫厘”難關之間,馬鋼聯合國內研究院成功研製出了我國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高鐵車輪。

  如今,隨著馬鋼高鐵車輪進入整列裝用載客運用階段,它還將接受60萬公里運用測評,這也是進入批量商業化運用階段之前的“終極考驗”。

  除了高鐵車輪,這樣嚴苛的高精度在高鐵上比比皆是,考驗著大國製造和科技創新力。

  在巢湖東高鐵站附近的軌道上,檢修人員正操作著軌道檢查儀前行,隨著儀器推過,軌距、水平、高低等各種檢測數據在電子顯示屏上一覽無餘。

  “軌距的偏差要保持在1毫米以內,鋼軌平整度要求1米內不能超過0.2毫米的偏差。通過保證這些‘高精度’,實現高鐵飛馳而硬幣不倒,保障旅客乘車的舒適度。”合肥高鐵基礎設施段巢湖東綜合檢查工區副工長盛萌說。

  在合肥電務段合肥信號檢修車間電氣檢修工區,繼電器檢修員正在檢修被稱為高鐵“神經元”的鐵路信號繼電器,其接點間距誤差需要控制在0.05至0.1毫米之間,調整觸片力度在200毫牛左右,而扯斷一根頭髮絲的力度大約是1800毫牛。

  合肥南站行車室,車站值班員通過實時變化的站場圖進路狀態,掌握高鐵運行位置。作為反映高鐵列車位置的關鍵數據,軌面電壓的采集模塊精度為1毫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