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9日電/“咚咚咚”,熟悉的敲門聲傳來,家住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古城台街道辦事處轄區的王愛銘老人連聲應答。
“今天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馮定康醫生上門巡診的日子,我們約的9點,這不,準時到!”拉著馮醫生的手,年過八旬的王愛銘老人格外激動。王愛銘的老伴患有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年臥病在床,兒女遠在外地工作。最近,老伴又在家中磕碰到左腳,導致腳趾破潰化膿。為了避免進一步感染,王愛銘聯繫到家庭醫生馮定康,“每周定時來換藥,還給我們老兩口把脈、看舌象,給予飲食上的指導,咱這心裡,踏實得很。”
優化簽約服務方式、提高健康管理質量、持續推進“網格化”……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西寧市城西區瞄准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積極探索家庭醫生網格化,著力發現、解決家庭醫生服務工作發展的瓶頸問題,進一步提升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讓居民享受到“家門口”的優質醫療服務。
劃分簽約責任區域
形成居民聯繫機制
幾把嫩綠蔬菜、一條鮮活鱸魚,早市上的簡單採購,對今年50歲的王義全來說,卻格外幸福。一次突發腦出血,讓他落下了左側身體偏癱的後遺症,嚴重時甚至連生活都無法自理。“看著家人忙碌的身影,我摸著自己就是使不上勁的腿和胳膊,心裡很難過。”王義全說。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王義全找到了離家最近的古城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詳細檢查後,醫生根據王義全的情況,進行針刺、拔罐、推拿、牽引以及中藥調理等治療。經過康復治療,王義全身體狀態慢慢好轉。“現在我身體好多了,還能偶爾下樓活動鍛煉、買菜購物。”王義全深有感觸,“多虧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上門服務,幫我省去了好多麻煩,更重要的是,為我堅持治療帶來了信心和動力。真的太感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