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構建向北開放新高地
http://www.CRNTT.com   2024-02-11 16:40:47


 
  在綏芬河綜合保稅區,俄糧加工正成為區內主導產業之一。綏芬河綜合保稅區管理局業務科科長韓宗良領著記者走訪了幾家俄糧加工企業。“李成國的經歷比較傳奇,我領著你去他的公司看看。”韓宗良說。

  今年49歲的李成國是肇東市尚家鎮福山村黨支部書記,同時也是綏芬河良運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他沒有把眼光局限在一個村子裡,而是到遠隔數百公里之外的俄羅斯“借地生金”,帶領福山村百姓到俄羅斯種地、搞養殖,再把糧食回運至綏芬河加工豆粕、豆油,實現農業跨境全產業鏈發展,促進福山村百姓就業增收。

  2012年,李成國開始擔任福山村黨支部書記。“我們村有1.8萬畝耕地,幾十人就能忙得過來。但全村富餘勞動力較多,如何帶領百姓脫貧增收,當時成為我的心頭難題。”李成國在綏芬河做木材生意時,到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看到那裡有大量耕地撂荒。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後,他決定以農機合作社為依托,到俄羅斯租賃、承包耕地種糧,拓展百姓收入。

  他們投資近2億元租賃了耕地1萬多公頃,實現當年租賃、當年種植、當年收穫、當年回運銷售。目前,企業在俄羅斯境內擁有5個農場,最近的農場距離綏芬河僅有幾十公里。為了方便俄糧回運,他們還組建了貨運車隊。作為外國人,自建車隊並不容易,但通過不斷溝通,最終得到俄方同意。

  “把糧食從俄羅斯運回國銷售,關稅高達65%。如果在綜合保稅區內精深加工成產品,關稅最低能降到4%。”一算賬,李成國決定在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內投資建廠。2014年,李成國成立了綏芬河良運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3年投資1.6億元建設俄糧精深加工項目,具備年加工玉米、大豆40萬噸的能力。“我們主要靠訂單生產。2023年企業年產值達到4000多萬元,糧食進出口貨值達到6000多萬元。”李成國說,他要做強品牌,進一步拓展國內市場。

  在綏芬河,像陳菊花、李成國一樣的企業家還有很多,他們在邊境線上用智慧和汗水書寫著奮鬥故事,為邊境小城注入發展活力。隨著開放腳步越邁越大,口岸經濟正蓬勃向好。一座城、一群人,默默奮鬥、辛勤耕耘,既保障貨運通暢,又助推百業興旺。“百年口岸”綏芬河正積蓄新的發展力量,東方國門正變得更加閃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