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創新技術喚醒“沉睡”鹽碱地
http://www.CRNTT.com   2024-03-22 09:52:31


3月15日在位於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王堂南村的龍虎山光伏蔬菜基地拍攝的豆角。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王堂南村曾有不少沙質鹽碱撂荒地。如今,昔日的鹽碱撂荒地不僅持續產出綠電,還幫助不少當地村民就業增收。(圖源:新華網)
  中評社北京3月22日電/據新華社報導,“一樣的小麥種子,分別種在鹽碱地和水肥地上,長出來的糧食哪個更好吃?”育種科研人員鄭琪提出這樣的假設。

  鄭琪是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在3月16日至20日海南三亞舉行的2024中國種子(南繁矽穀)大會期間,她自己作瞭解答:“如果麥種能克服生長條件制約,那麼鹽碱地長出來的果實可能會更好吃。”

  由於生物特性,一些在鹽碱地生長的作物,因蛋白質等含量更高,制成的食物風味獨特、香味濃鬱。然而,鹽碱地的鹽碱成分高,是絕大多數植物的“禁區”。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全球有8.33億公頃土地受鹽碱化影響。

  “中國育種科學家‘死磕’鹽碱地,原因是人口眾多,耕地緊張。”國家耐鹽碱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艾治勇說,中國是全球第三大鹽碱地分布國家,鹽碱地總面積近15億畝,其中有5億畝具有開發利用潛力,是至關重要的後備耕地資源和潛在糧倉。

  數十年來,中國科研人員通過耐鹽種質創新與新品種培育,讓許多糧油作物逐漸適應鹽碱地環境。雜交、細胞和染色體工程、基因編輯等育種技術的應用,讓作物的抗病、耐鹽能力得到加強。

  2023年6月,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培育的耐鹽抗旱小麥新品種“小偃155”,測算畝產達到411公斤以上。這種小麥品種,不但抗病耐鹽,而且蛋白質、鋅、鐵等含量也很高。

  在江蘇省射陽縣的沿海灘塗,今年將再次種植由該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鹽稻”等耐鹽水稻品種,曾經的曬鹽場有望成為新的良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