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最聰明的一批人,搶4萬億改造生意
http://www.CRNTT.com   2024-04-21 12:34:42


 
  賈佳亞思考了好幾年,他總結,智能製造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靈活性,機器能自適應工廠的各個流程,以機械臂抓取玻璃為例,編寫出的程序永遠不能預測抓取玻璃該用什麼力道,可能千分之一的力道變化,玻璃就碎了。

  “人們總是高估硬件科技的發展,低估軟件的發展速度,ChatGPT到4.0再到5.0都不稀奇,它都會呈現出一個很聰明的狀態,但如果將其放置到機器人當中,那就太稀奇了。”賈佳亞表示。

  對於機械臂與人形機器人的選擇,賈佳亞認為是機械臂,他認為,工廠生產最重要的考量是穩定,而不是工具的先進與否,“機器人投入沒個5年不會看到結果,不可能家用也不可能量產,但機械臂已經大規模開發了三四十年”。

  更何況一個新事物進入工廠的生產體系,可能要經過10年之久,要經歷機器融入、各個模塊對接以及機器之間的通訊協議、工廠各類信息的保密。

  這樣一個場景的幕布在徐徐展開:在一個沒有光線,沒有人類痕跡與氧氣的廠房裡,機器自主運轉,設備自主生產,這是一個純粹物的世界。各類應用以人或者非人的狀態存在,它們自由穿梭在各個產線、流程之間。

  “衹有實現了大規模、無干預性的自動化生產,人類才能夠在社會的其他層次和領域,慢慢展現出自動化性,所以人類家庭裡出現這種自動化沒有那麼快。”賈佳亞說。未來的工廠是適應機器生產,而不是適應人類生活的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