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我國依法治理海洋生態環境取得豐碩成果
http://www.CRNTT.com   2024-05-10 13:52:53


 
  提質擴面“灣更美”。生態環境部堅持示範引領和梯次推進相結合,遴選出廈門東南部海域等第二批12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總結推廣地方典型經驗做法。印發實施《美麗海灣建設提升行動方案》,組織各地進一步擴大建設範圍,推進100多個海灣“一灣一策”建設美麗海灣,突出提質增效與常態監管。2023年,全國283個海灣中有126個海灣水質與前三年均值相比得到改善,24個典型海洋生態系統連續三年保持“不健康”狀態清零。

  多措並舉“灘更淨”。生態環境部堅持常態治理和模式創新相結合,在前期組織開展11個重點海灣專項清漂行動的基礎上,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實施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動,指導地方多措並舉淨灘清漂,建立健全常態化工作體系和制度機制。浙江台州創建“藍色循環”治理新模式,實現海洋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的全程可視化追溯和降碳減污協同增效,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依法護海“招更實”。生態環境部堅持制度創新和嚴格監管相結合,新修訂的海洋環境保護法正式頒布實施,進一步強化了陸海統籌、區域聯動、綜合治理,在海洋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監督管理執法等方面明確了一系列創新制度和務實舉措。依法嚴格監管入海排污口、海水養殖、海洋工程和海洋傾廢活動等,截至目前,全國沿海各省(區、市)已排查出入海排污口5.3萬餘個,完成整治1.6萬餘個。

  嚴監管依法治理海洋垃圾

  讓人民群眾享受到碧海藍天、潔淨沙灘,離不開嚴格監管,離不開對海洋垃圾的有效治理。

  對於海洋生態環境影響巨大的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因來源複雜、影響範圍廣,長期以來受到廣泛關注。在相關治理工作中,法治扮演著重要角色。

  例如,新修訂的海洋環境保護法對建立健全海洋垃圾治理監管工作體系和制度機製作出了詳細規定,明確由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海洋垃圾污染防治,要求各沿海地方明確海洋垃圾管控區域,建立海洋垃圾監測、清理制度和全鏈條工作體系並組織實施。“這些規定體現了系統治理的思路,形成了海洋垃圾陸海統籌治理的閉環。”張志鋒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