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涓滴成流 天工開物:天開高教科創園成長記
http://www.CRNTT.com   2024-05-24 17:39:38


 
  在天開園的孵化之下,常興儲能、永續新材料、天潤瀚陽等多個企業已在天津多地開啟產業化進程。

  “天開”服務:機制創新破題成果轉化“死亡之穀”

  世界範圍內,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的過程常被稱作“死亡之穀”。數據顯示,我國高校發明專利產業化率不足4%。

  天津醫科大學教授王銀鬆團隊在能量醫學領域有諸多研究成果與專利,但她直言:“自己搞研究可以,開公司就是‘小白’,一直不敢邁出這一步。”

  “幫助高校科技成果和創業項目突破‘死亡之穀’,是天開園成立的初衷和各項工作舉措的落腳點。”天津市科技局副局長、天開園管委會副主任方偉說。

  “天開”服務如何破題“死亡之穀”?

  概念驗證是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最初一公里”。格桑創服(天津)概念驗證管理有限公司是天開園引入的專注高校科研轉化的概念驗證中心。公司董事長徐新元說:“我們所做的是補齊專家學者科研能力以外的短板,幫助企業度過小試中試階段,實現‘從1到10’。”

  永續新材料公司是第一批受益者之一。該公司總經理劉朝輝說,格桑創服公司對他們進行了技術路線和商業路線驗證,技術估值1.5億元,並量身定做了一套產業化方案。

  資金保障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所在。從事鎳基焊材研發的天潤瀚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已從基金、租賃、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了900多萬元融資。“天開園的融資機構對於科創企業的風控相對更寬容,不要求有固定資產或現金流,主要依靠對技術的評估,我們很受益。”該公司負責人何建軍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