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特區政府環保署2023年統計,自2022年底將塑膠購物袋收費標準由每個至少0.5港元增至1港元後,2023年1月至2月的塑膠購物袋派發量整體同比下降超過六成,主要大型連鎖超市的平口袋派發量同比下降超過八成。
另一項“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則要求,受管制電器電子產品供應商需承擔申報及繳付循環再造征費等責任,銷售商也必須備有經香港特區政府環保署批注的除舊(即“回收”)服務方案,為消費者提供免費除舊服務。
“‘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就是讓製造商、進口商、批發商、零售商和消費者等相關方,共同分擔回收、循環再造、處理和棄置廢棄產品的責任。”徐浩光表示,特區政府計劃提交條例草案,逐步將塑膠飲料容器、紙包飲品盒、電動車電池、汽車輪胎及鉛酸電池5種產品納入計劃當中,更廣泛地落實“污染者自付”及“共同承擔環保責任”。
源頭分類,完善回收體系
加強廢棄物源頭分類,是構建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體系的前提。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加快完善回收體系、擴大回收網絡覆蓋面,香港回收文化蔚然成風。
打開手機“綠綠賞”APP,掃碼選擇回收物品,然後稱重、分類投放……在“綠在灣仔”回收環保站,灣仔居民李女士投放的廢紙、塑膠空瓶,讓她的“綠綠賞”賬戶累計超過2000積分。“我之前用1000積分換過1公斤香米,不但支持環保事業,還能賺積分換禮品,成就感雙倍。”李女士笑著說。她站在裝滿日用品、糧油幹貨及環保紀念品的自動售賣機前,盤算起要兌換哪些禮品。
2021年啟用的“綠在灣仔”回收環保站,是“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中規模較大的公共收集點。環保站緊鄰維港海濱,半弧形設計、木結構圍廊與茂密的植被相伴,環境優美。目前,這裡每天要回收處理紙、金屬、塑膠、玻璃瓶等9類廢棄物,再運送到香港特區政府環保署認可的下游回收商進行再利用。
“領取積分、兌換禮品,有助於鼓勵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減‘廢’回收習慣。”“綠在灣仔”承辦單位香港灣仔區各界協會常務副主席劉佩珊告訴記者,經過持續教育和推廣,參與回收的市民數量顯著增加,回收量已由2021年的每月20噸增至現在的每月43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