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日電/歐盟對華發動關稅戰將嚴重惡化中歐經貿關係
來源:中國日報網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張茉楠
歷史經驗表明,關稅戰不僅是一場經濟博弈,更是一場政治和外交的較量。經過近8個月反補貼調查,歐盟委員會於6月12日披露了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徵收的臨時關稅水平,擬在目前10%的關稅基礎上,徵收17.4%至38.1%不等的臨時反補貼稅。歐盟單方面對華發起關稅戰將使中歐貿易關係嚴重惡化。
歐盟委員會表示,如無法與中方達成解決方案,加征臨時關稅將於7月初生效,歐盟委員會將在11月之前實施最終關稅,為期五年。根據歐盟公告,歐盟將對反補貼調查抽樣的三家企業——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分別加征關稅17.4%、20%和38.1%的反補貼稅;對參與調查但未被抽樣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平均加征21%的反補貼稅;未配合調查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將被加征38.1%的反補貼稅,對於進口自中國的特斯拉汽車可能適用單獨稅率。
歐盟加征臨時反補貼稅的目的十分明確,一是保護歐洲本土電動汽車市場;二是加速電動車本土化生產(根據歐盟《關鍵原材料法案》,未來整車及供應鏈目標本土化率占比超過50%)。這源於中國電動汽車近年來在全球市場的強勁增長。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522萬輛,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歐洲是中國出口電動汽車第一目的地。
分車企來看,2023年,上汽集團歐洲銷量33.0萬輛,吉利和比亞迪歐洲銷量均約2萬輛,占其海外總銷量的比重稍低。榮鼎集團的研究顯示,上汽集團面臨歐盟所有電動汽車進口關稅中最高的進口關稅,以及歐盟有史以來徵收的第三高反補貼稅。由此可見,歐盟分級別加征關稅的方式完全是對我頭部企業的精準打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