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東莞方案》:創新兩岸融合發展實踐的典範
http://www.CRNTT.com   2024-08-28 00:12:45


  中評社╱題:“《東莞方案》:創新兩岸融合發展實踐的典範” 作者:王鵬(廣州),暨南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經濟學院台灣經濟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陳蝶欣(廣州),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台灣經濟研究所碩士生/研究助理

  【摘要】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是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兩岸共同發展、推進祖國統一與民族復興的有效路徑和必由之路。在當前兩岸關係依舊複雜嚴峻的背景下,《東莞方案》的出台實施,對探索和創新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起到示範和借鑒作用。推動《東莞方案》落實并取得實效,得益於東莞具備促進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的基本條件,也面臨著兩岸關係發展受困、兩岸供應鏈發展受阻、兩岸產業貿易合作受限和台灣企業與民衆利益受損等困難和挑戰。《東莞方案》的出台實施為台胞台企分享更多大陸發展機遇和成果,對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具有先行先試的實踐意義。探索以兩岸創新發展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實踐的可行路徑包括:一是兩岸攜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二是支持台胞台企融入新發展格局,三是聯合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四是共建兩岸創新發展合作家園。

  深化海峽兩岸融合發展,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2023年9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出台實施《東莞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東莞方案》)。該方案的出台,明確釋放了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的政策信號,為推進兩岸融合發展提供了實踐契機。①2024年6月14日,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專題推進會上強調,要“貫徹落實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取得新成效”,為我們深刻把握兩岸融合發展的重大意義和部署要求提供了重要遵循。②

  在當前兩岸關係依舊複雜嚴峻的背景下,深入闡釋《東莞方案》的特點及內涵,分析東莞促進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的基本條件,探討當前背景下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闡明《東莞方案》對當前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實踐意義,進一步探索以兩岸創新發展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實踐的可行路徑,有助於從戰略和全局上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在理念思路上不斷深化、在政策制度上不斷完善、在實踐探索上不斷突破,加快以兩岸創新發展合作引領和推動兩岸融合發展走深走實。

  一、《東莞方案》的特點及內涵

  《東莞方案》是首個國務院批准在廣東設立的對台合作重大平台,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又一個國家級重大合作平台,為東莞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兩岸創新發展合作和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提供了有利契機。該方案的特點及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賦予東莞“四新”的戰略定位

  《東莞方案》賦予東莞“四新”的戰略定位,提出將東莞打造成為兩岸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兩岸科技創新合作的新高地、兩岸社會人文交流的新樞紐、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交流合作的新平台。③在粵港澳大灣區搭建台胞台企融入新發展格局、參與高質量發展示範平台,探索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有利於整合大灣區對台交流合作優勢資源,共享大灣區發展重大機遇,共創大灣區美好未來。

  (二)部署三大關鍵領域的工作任務

  《東莞方案》具體部署了12項重點任務,主要聚焦產業、市場、民生三大關鍵領域。在攜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包括推進台資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兩岸科技合作與交流基地等;在攜手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方面,包括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支持拓展國內大市場、攜手擴大對外開放;在攜手共建兩岸交流合作美好家園方面,包括加快建設兩岸交流合作平台、暢通人才就業創業渠道、營造安居樂業優良環境等。

  (三)為台企轉型升級提供政策保障

  《東莞方案》的具體條款聚焦於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業、創新型產業發展以及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革新,在省市層面都將陸續出台相應配套政策,進一步促進在莞傳統製造業台企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東莞台企紡織、汽配等傳統製造業聚集,發展基礎深厚,但面臨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隨著《東莞方案》落地,相關部門可以在台企轉型升級過程中,給予企業創新研發輔導和稅收等支持,促進企業走向智能化、數字化。

  (四)為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提供示範

  《東莞方案》立足東莞對台交流合作基礎和粵港澳大灣區資源禀賦,聚焦科技創新和先進製造,深入推進要素開放和制度開放,充分發揮台胞台企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在產業發展方面,兩岸的生產要素各有優勢,關鍵是要有一個創新發展合作的平台,東莞深化兩岸創新發展,有助於雙方對接洽談,提高優勢互補的效能。

  二、東莞促進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的基本條件

  東莞是台商進入大陸最早、投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也是全國台企最集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素有“台商大本營”的美譽,在兩岸經貿交流和人員往來方面具備良好基礎,這為東莞促進兩岸創新發展合作提供了基本條件。

  (一)建有兩岸企業對接的重要平台

  自1988年首家台企進入東莞以來,全市纍計批准台資企業超過一萬家,約占全國十分之一;目前在莞台胞超過5萬名,素有台商“第二故鄉”之稱。為助推台資企業開拓內銷市場,2010年起東莞市政府與台北世貿中心合作舉辦東莞台灣名品博覽會,十四年來從未間斷,已成為兩岸持續舉辦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泛的台灣名品博覽會,在推動台商台企轉型升級、產業對接合作、拓展內銷市場、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3台博會更是首次實現島內22個縣市參展全覆蓋,14屆台博會已纍計吸引近360萬人次。

  (二)具有獨特的創新創業資源禀賦

  東莞正在打造兩岸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科技創新合作的新高地、社會人文交流的新樞紐。松山湖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是國台辦2015年授牌的首批青年創業基地,運營以來引進大批優質台灣青年創業項目。目前創業項目已超過250家,成功舉辦超過350場兩岸青年交流活動,進駐項目涵蓋生物技術、電子信息、互聯網、新材料、VR、無人機、文化創意等多個新興產業領域。東莞濱海灣新區也積極推動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加快建設國際開放創新創業社區、濱海灣青創城、大學科技園等雙創載體,取得顯著成效。

  (三)積極搭建政企溝通的堅實橋梁

  東莞台商在1993年成立了台商投資企業協會,迄今已成為大陸會員規模最龐大、組織結構最嚴密、服務功能最完備的台商群團,被時任國台辦主任王毅譽為“天下第一台協”。東莞市政府依托台商協會,積極瞭解台資企業發展情況,推動惠台政策落地,搭建了政企溝通的堅實橋梁。同時,歷屆市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台資企業,保持每年與重要台商座談、聽取建言獻策的優良傳統。市台港澳事務局2022年起建立百強企業聯繫走訪機制,每季度走訪調研、對口聯繫企業,積極協調解決企業日常經營中遇到的問題。

  (四)推動兩岸交流合作的“雙向奔赴”

  東莞各級政府始終以同理心為台胞解難題,比如東莞政府服務平台已實現台灣居民居住證與身份證同等便利使用,台商在東莞可以享受台灣健保服務等。東莞創建有一所專收台籍的台商子弟學校,開創了對台辦學事務上的先河。另一方面,東莞台胞台企也始終在積極為“第二故鄉”作貢獻,特別是台商同胞在東莞打拼的同時,不忘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回饋社會,東莞台協歷年來組織不計其數的公益捐款、助學、扶貧、救難等愛心關懷。④

  三、當前背景下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6月14日,王滬寧主席在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專題推進會上指出,要“探索和創新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經驗做法,研究解決政策實施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強化融合發展工作統籌和責任落實”。當前背景下,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面臨著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包括有:

  (一)兩岸關係正常發展受困

  中美貿易摩擦以來,美國政府與政客屢次在台灣問題上觸碰中國底綫,島內“台獨”分子為撈取政治利益也藉機不斷破壞兩岸關係。特別是2016年以來,連續執政的民進黨當局一再破壞兩岸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礎,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限制兩岸產業合作和融合發展。民進黨當局的所作所為,全然漠視經濟發展規律,置台灣民生福祉於不顧,用“台獨”的政治企圖綁架台灣經濟發展的未來,這是當前兩岸產業合作和融合發展面臨的最嚴峻挑戰。

  (二)兩岸供應鏈發展受阻

  民進黨賴清德在2024年“5·20”講話中釋放了強烈“台獨”信號,將延續甚至變本加厲地采取以政治目的干預經濟、破壞市場預期的行動。受民進黨當局政策影響,兩岸的供應鏈將進一步面臨發展制約。受制於愈發局促的發展空間、更高的供應鏈成本、出口競爭力下降以及不穩定的投資環境,民進黨當局的激進政策衹會迫使台商在島內發展的成本上升、收益減少,投資意願進一步下降,也會影響到在大陸投資的台企不得不重新考慮發展布局。

  (三)兩岸產業貿易合作受限

  簽署於2010年6月的海峽兩岸經濟框架協議(ECFA),為兩岸貿易創造了重要的環境和規則保障。賴清德上任之際,否認“九二共識”,操弄“兩國論”,違背了兩岸簽訂ECFA的基本共識。⑤2024年5月30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自6月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協定稅率。⑥截至目前,ECFA中有接近一半的項目被終止,預計未來數年兩岸產業貿易合作空間將會進一步壓縮。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