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汽紅旗繁榮工廠總裝車間,智能上下料機械臂、全自動衝壓機等有條不紊地執行著指令,工作人員可以實時掌握機器工作狀態及完成度。(圖源:人民網) |
在這里放開手腳探索技術
一汽科技創新基地園區內,隨處可見無人駕駛小巴車的身影。中國一汽研發總院技術創新管理部副部長徐旭說,這些小巴車事實上已經可以在園區實現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不停行駛。
秘訣,在園區內設置的130米無線充電道路上。作為國內首個集成智慧能源系統的汽車產業園區,這里面向智能駕駛鋪設了專用無線充電道路,實現智能駕駛動態無線充電、5G信號全覆蓋。徐旭說,這段路最大充電功率是30千瓦,在130米長的路上可以充0.5度電,這些電足夠支撐無人駕駛小巴圍著園區1.3公裡長的道路跑一圈。
對於技術人員來說,這個園區真正的吸引力是,在這里可以將新技術放開手腳進行搭載測試,甚至進行極限壓力試驗。
當然,園區依然是封閉場地,不能完全模擬現實開車場景。很多從創新基地產生的想法,需要到全國各地進行實驗。
徐旭舉例說,現在園區里行駛的無人駕駛小巴車已經是第二代,在全國選擇了8個地方進行測試,其中既包括東北的城市,也包括北京、河北承德、江蘇南京、海南瓊海等多個代表性很強的城市。
“自動駕駛對氣候其實是比較敏感的,除了在實驗室模擬之外,我們必須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全場景的覆蓋。”徐旭介紹,經過第二代無人駕駛小巴的探索,在積累大量經驗後,如今第三代車即將問世。
創新,正驅動民族汽車品牌高質量發展。從“0”到“1”的前沿突破,從“1”到“100”的成果落地,一汽的創新成果令人振奮。
以“All in新能源”戰略為指引,一汽在新能源、智能網聯、整車集成等領域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多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以智能互聯為例,一汽牽頭或參與了多項國際標準、國家標準、企業標準的制定,並具備多個全國頂尖的智能網聯試驗室,建立覆蓋產品設計、軟件開發、測試驗證等全過程的自動駕駛系統開發流程,構建較為完善的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和軟件升級技術能力及流程體系。
中國一汽研發總院智能網聯開發院院長王仕偉說,一汽作為主機廠,擁有平台能力,所以一直強調的是做強整車集成,做強整個產業鏈。“作為央企,有責任把整個產業鏈端到端聯動起來開展一些工作,通過軟硬件結合,給用戶帶來更多的服務或者使用場景。”
事實上,這項工作一汽始終在推進。今年4月,在中國一汽第五屆科技大會上,一汽與眾多產業鏈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通過合作“打開門來搞創新”,不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打造多方共贏的生態圈。比如,一汽將與大疆車載共同打造技術領先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與億咖通在座艙域控相關產品設計與開發、生態終端相關產品合作共創、車聯網生態運營及運維等維度開展合作……
技術進步,離不開人才。
王仕偉告訴記者,僅研發層面,中國一汽研發總院就有5600多人,構建了兩國四地研發布局,建立、建設人才飛地。比如,在北京有智能座艙自主開發團隊,在南京有智能駕駛自主算法開發團隊,在德國慕尼黑有造型團隊,在深圳成立了大灣區研發院,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