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老撾萬象會見菲律賓外長馬納羅。(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7月28日電/據中國網報導,近日,中菲就管控仁愛礁局勢進行副部長級磋商並達成“臨時協議”。菲律賓外交部7月21日發表聲明說,“臨時協議”主要涉及菲律賓向南海“第二托馬斯淺灘”(仁愛礁)一艘“坐灘”軍艦(馬德雷山號)運送補給問題。菲律賓外交部的聲明未透露菲中兩國達成協議的具體內容,但稱本月早些時候菲中兩國利用雙邊磋商機制進行“坦率和建設性的討論”“雙方持續認識到降低南海緊張局勢以及通過對話和磋商管控分歧的必要性,同意該協議並不影響雙方各自在南海的立場”。
自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上任以來,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的態度日趨強硬,甚至多次主動挑起事端。2024年上半年,中菲在美濟礁周圍海域多次發生摩擦。但在6月中旬中國海警對菲律賓船只執法之後,菲方態度似乎出現軟化。多位菲政要數次對外表示希望局勢降溫。
從立場強硬到同意與中方磋商,菲方姿態發生變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是中菲近期在仁愛礁附近海域摩擦不斷且存在升級失控風險。菲方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認為中菲雙方需要建立更有效的海上危機管控機制,切實有效地管控仁愛礁局勢以避免對抗升級。
實際上,中菲兩國過去已經針對南海爭端建立了溝通渠道,但主要是在較低層級設立過緊急熱線電話。但低層級的溝通渠道不僅未能有效防止雙方對抗升級,而且目前已停止使用。中菲之間亟待建立新的更高層級的溝通渠道和互動機制。即使是臨時性的政策安排,也有助於管控中菲紛爭。
二是菲方對美國開放多個軍事基地、與美國等多國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包括借聯合軍演之機在菲律賓島嶼部署美國導彈等一系列做法,都未對中國形成有效“嚇阻”。6月17日,中方在仁愛礁周圍海域的維權執法行動,包括此前中方在南海的一系列維權行動均堅決、有力,充分表明中方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問題上毫不妥協、敢於鬥爭,並在一定程度上震懾了菲國內部分長期在中菲間挑起事端、激化矛盾的政治勢力,迫使菲官方重新回到談判桌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