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非農業合作,共繪非洲減貧發展藍圖
http://www.CRNTT.com   2024-08-26 14:26:30


在中國—烏幹達農業合作產業園的試驗田裡,當地工人正在收穫中國狐尾小米。(圖源:人民日報)
  中評社北京8月26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近年來,中非農業合作蓬勃開展,農業專家技術援助和培訓,先進農業技術轉移,建設農業園和推廣菌草、雜交水稻等作物種植項目取得顯著成效,豐富了非洲人民的“糧袋子”和“菜籃子”,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展望未來,中國將繼續實施“中國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計劃”,同非方探索合作新路徑、全面推進農業合作,共繪非洲減貧發展藍圖。
  
  鼓起“糧袋子”,豐富“菜籃子”
  
  8月的東非高原,雨過天晴。烏幹達盧韋羅區奇那布拉村,中國專家正在村民朱利亞斯家的田地試種中國狐尾小米。來自中國的小米品種籽粒豐碩,相比烏幹達當地品種,不僅產量成倍提升,而且生長周期大幅縮短,近年來在烏幹達的知名度越來越高。
  
  聽說中國專家到來的消息,10多名村民趕了過來。“轟隆隆,噠噠噠……”隨著中國專家帶來的播種機駛過,種子被均勻撒入鬆軟的土壤中,3個中國狐尾小米品種播種完畢。“有了中國專家的指導,今年一定能有個好收成!”朱利亞斯的心中充滿期待。
  
  2012年10月,由中國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組織實施的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烏幹達南南合作項目正式啟動,至今已實施3期,在烏幹達11個區的26個村開展中國狐尾小米示範種植。
  
  烏幹達托羅羅區色各熱村村長歐文說,經過兩期示範帶動,村裡已有10多戶人家加入了種植,每戶平均增收近250萬烏幹達先令(約合4800元人民幣),“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在非洲大陸西側,布基納法索國家1號公路附近的納柳水稻示範區,50公頃水稻正進入抽穗期,長勢喜人。“運用中國技術,稻穀長勢特別好,產量也大幅提高。”納柳村水稻種植技術員提恩·迪紀布埃爾說。
  
  6年多來,中國援布基納法索農業技術專家組在這裡推廣中國水稻栽培技術,不僅讓示範區的水稻產量達到當地平均產量的兩至三倍,還引種篩選出適合當地種植的3個優良中國水稻品種。說起村裡發生的變化,納柳村村長齊恩德赫貝多戈·薩拉喜不自禁:“與中國農業專家的合作極大地推動了這裡的農業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