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雙重影響,花湖曾出現生態侵占、濕地萎縮、草地沙化、畜牧超載等問題,水域面積由386公頃下降到215公頃,畜牧超載率一度高達60%,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
花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澤濕地,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泥炭看似普通,實際透水性好、養分豐富,不法分子常常盜采。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湖底的泥炭1年只能增長1毫米,10年才能長出薄薄的一層。盜采後留下的‘傷痕’,只能人工回填。”湖內的智慧監測監管系統,正是為減少泥炭盜采等破壞濕地生態的人類活動而增添的“科技之眼”。
為落實生態紅線工程,花湖景區在“退”上下足了功夫:拆除花湖濕地緩衝區內2.86公里的棧道、觀景平台、休息亭、公共廁所等超過1萬4千平方米的旅遊設施。
通過系統治理修復,花湖水位提升了0.52米,水域面積435公頃,周邊濕地沼澤恢復892公頃,流域沙化土地面積減少2.4萬畝,沙化面積自2019年開始實現連續負增長。
一望無際的日幹喬濕地,雲幕低垂,綠意如茵。這詩畫般的景色,離不開系統的生態治理和修復。
“這片草原,曾是紅軍長征時非戰鬥減員最多的一段路。過去,由於氣候變暖,加之過度放牧,濕地逐漸退化,生態功能也有所下降。”紅原縣嘎曲國家濕地公園副局長依雲卓瑪說。
據介紹,2021年以來,日幹喬濕地內新建1座小型生態壩和100個微型壩,用來提升水源涵養、蓄水保濕能力。最新監測數據顯示,這片濕地的水域面積已達2250畝,地下水位提升了近20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