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9日電/據新華社報導,高原秋日,晴空萬里,正是光伏板“大顯身手”的好時機。在海拔4800米的拉薩市尼木縣續邁鄉霍德村,一排排光伏板耀眼壯觀,項目於9月底順利實現全容量並網發電,開始送出“綠電”。
這是拉薩尼木霍德一期10萬千瓦牧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由中國水利水電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擁有高海拔大規模電化學儲能系統,共安裝28個方陣、7259個組串,年平均等效滿負荷小時數達到1856小時,將大幅解決當地村民用電問題。
太陽能正是西藏豐富的清潔能源代表。近年來,西藏緊緊圍繞“國家清潔能源基地”的發展定位,陸續建成了一大批水電、光伏、風電項目,形成了以水電為主,地熱、風能、太陽能等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新體系。
據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介紹,西藏電網升級跨越帶動全自治區清潔能源迅猛增長,目前全自治區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超過99%,基本實現全清潔電力供應,成為全國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最高的省級電網。
豐富的清潔能源,正逐步惠及到其他省份。2015年實現“藏電外送”以來,西藏清潔能源已外送至華東、華中、華北、西北、西南等地區。截至今年8月30日,清潔能源外送累計達146億千瓦時,助力受電省份減少標煤使用約44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117萬噸、二氧化硫約34萬噸。
西藏除了利用水、風、光等自然資源優勢,還持續壯大文化旅遊、特色農牧、高新數字、藏醫藥等特色優勢產業,同時加快培育高原輕工業等新興產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內生動力。
以傳統農牧業為例,西藏積極延伸產業鏈條,在提升產品附加值、開拓市場方面取得明顯進步。牦牛出欄周期由原來的8至12年縮短到3至4年,以牦牛骨為原料的牦牛骨瓷器受到市場青睞。自主研發的青稞良種逐步增多,由青稞加工而成的青稞酒、餅幹、掛面、代餐粉等系列產品,不僅銷往國內其他省份,還遠銷尼泊爾、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當地至今仍保留著飼養白絨山羊的傳統,所產羊絨的絨細度最細可達10微米,是頂級羊絨產品。長期以來,受銷售零散、群眾市場觀念不強等因素影響,這裡的羊絨賣不上價,導致牧民收入增長緩慢。
為改變這一局面,當地在河北援藏團隊的幫扶下,根據產絨量、絨細度等指標,選擇優質的白絨山羊繁育留種,不斷擴大白絨山羊種群,逐步提升白絨山羊的整體質量。2023年,在日土縣舉行的拍賣活動中,超細羊絨價格最高達到一公斤1355元,創歷史新高。僅羊絨產品一項,使當地牧民戶均每年增收數萬元。
西藏努力把資源優勢有效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的同時,還創新探索產業融合發展,多地因地制宜嘗試“農業+鄉村旅遊”“旅遊+體育”“旅遊+民族手工業”融合發展模式,電子商務與文旅、農牧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為特色優勢產業注入了新動能。
西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王念東表示,西藏今後將加大資金投入和創新力度,加快完善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挖掘資源優勢,展現區位優勢,用好後發優勢,暢通經濟循環,把各項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