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1日電/網評:馬拉松何以這麼熱?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王丹
寒意漸濃,然而馬拉松熱度不減。剛剛過去的金秋十月,是舉辦馬拉松的黃金季節。據不完全統計,僅10月20日當天,全國就有至少20場馬拉松賽事舉行。11月的第一個周末,全國範圍內舉行的馬拉松等各類路跑賽事超過30場,可謂馬拉松“超級周末”。
儘管賽事扎堆,但仍有不少跑者抱怨“一簽難求”。就拿11月3日鳴槍開跑的2024北京馬拉松來說,報名人數超18萬,再創紀錄,最終3萬名跑者站上跑道。有網友調侃北馬,“中簽就像中大獎”。中國馬拉松賽事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如今的馬拉松,大有城市新潮文化範兒,但它出現在普通人生活中的時間並不算長。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它只屬於專業運動員,直到1981年在北京首次舉行城市馬拉松賽事,業餘選手才開始享有參與馬拉松的機會。進入21世紀的第2個10年,馬拉松在中國加快普及。據官方數據,2011年我國舉辦的馬拉松賽事還衹有22場,2017年參賽人數800人以上的馬拉松賽事數量已井噴式增長至1100多場。《2023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顯示,2023年全國馬拉松賽事多達699場,總參賽規模達605.19萬人次。各地紛紛加入這場“嘉年華”,馬拉松賽事如雨後春笋般湧現。
馬拉松在中國的快速興起,與中國經濟社會的加速發展幾乎同步。廣為引用的一項研究結論是,當人均GDP高於3500美元時,人們會選擇靜態文化消費,如看電影等;而超過5000美元時,人們會開始關注健康問題。2011年,我國人均GDP邁過5000美元大關並節節攀升,人們的健康意識和運動需求進一步增強,體育產業的發展、體育政策的鬆綁以及公共服務的完善也為全民運動熱持續“添柴”“加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