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也是在傳精神
一把藤椅,放在一張破舊的辦公桌前,碗口大的窟窿訴說著主人曾經的病痛——肝疼襲來時,他就用茶缸靠在藤椅上,緊緊頂在痛處,久而久之頂出一個大洞。
在蘭考焦裕祿精神展覽館里,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排起長隊,睹物思人,一股穿越時空的精神力量撲面而來。
當年曾和焦裕祿“搭檔”種樹的魏善民,如今成了“焦桐”的守護人。他說:“焦書記帶病工作,因為他心里裝的是老百姓,唯獨沒有自己。‘焦桐’守護了我們,我們也要把它守護好。”
人們在種樹,也在傳精神——那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是迎難而上、艱苦奮鬥的勇氣和擔當,是科學求實、久久為功的胸懷和定力。
八年三戰“黃沙窪”,樹栽了死,死了又栽,右玉人鍥而不舍,終將一道長20公裡、寬4公裡的流動沙丘擋在右衛城外;馬蹄坑“大會戰”,作為機械林場首任黨委書記的王尚海,帶領眾人將家搬到塞罕壩,帶頭衝鋒,開創國內使用機械成功栽植針葉樹的先河……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薪火相傳。渾善達克沙地南緣的勁風中,林海滔滔,塞罕壩千層板林場職工在林冠下進行修枝作業。
眼前所見,是塞罕壩“二次創業”的縮影。“要把這來之不易的百萬畝林海撫育好、管理好、保障好,建設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塞罕壩機械林場場長於士濤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