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茶百戲,鬥茶更貼近普通群眾的生活。鬥茶,顧名思義就是茶葉之間的較量,通過大家的品、評、鑒,決出勝者,早在唐宋時期,就在武夷山盛行。
茶桌整齊排列,蓋碗、茶杯一字排開分布於上,杯中茶香氤氳,桌前三五茶客圍坐,品茗交談。路過旁邊,只要多看兩眼,便會受到熱情邀請:“來,坐下喝茶。”這里就是2024“朱子杯”海峽兩岸民間鬥茶賽的現場。
“送樣的人、經銷商、消費者、茶葉愛好者都可以當評委。”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中國制茶大師劉國英被兩岸青年團團圍住,耐心地為大家講解鬥茶的評比模式。據介紹,評審分為專家評委和大眾評委,評選出的茶葉既代表專家水平,也體現市場和消費者的傾向,更具代表性。同時,這種比賽模式也極大地激發了大家的參賽熱情。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芽一葉吐芳華。武夷山產茶,幾乎每兩個人里便有一個人與茶有關,大家對茶有著高度熱情,事事離不開茶。鬥茶賽現場,不分男女老幼,人流攢動,說起茶,誰都能聊上幾句。但山山有茶、茶茶不同,“喝百家茶”是不少人來這里的原因之一。
武夷山市民柳玉潔是一名教師,從小對茶耳濡目染,此次特地前來擔任大眾評審,“在這里,可以接觸到別人家的茶葉、技藝,增加見識,也為武夷山服務。”說起茶,她充滿了自豪,希望盡一份力,讓更多的人認識武夷岩茶。
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鬥茶賽的台灣青年相聲演員安宸初直言很興奮,“先看顔色,再聞杯蓋,然後聞落水香,最後喝下去,很有衝擊感,很開心看到如此豐富的鬥茶場面”。
從非遺大師的匠心堅守、躬身引導,到尋常百姓的積極參與、熱心宣傳,我們看到,武夷山傳承與推廣茶文化的過程中升騰起濃濃的煙火氣,讓中華茶文化推廣工作的基礎更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