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2019年5月蓬佩奧會見李柱銘、羅冠聰、李卓人、吳靄儀、麥燕庭等人,據羅冠聰在一本書的憶述,幾人到達大樓後,保安人員逐個核對多日前提交的護照資料,並要仔細搜身,花了半小時才可進入大樓內。進入會議室後,幾人坐在桌的一邊,蓬佩奧和幕僚坐在對面。不僅如此,2019年9月,佩洛西會見黃之鋒等人,安排和事後都類似。
顯而易見,以高調會見方式去達到支持亂港勢力的目的,是美國當局的慣常做法。但單單會見一個人,甚至要屏蔽所有其他人的見面,則是極其罕見的。若非有重要身份、重要任務、重大需要,貴為美國國務卿的蓬佩奧又豈會“撥冗相見”?
事實上,回顧2019年至今,美當局“唯二”“單獨會見”過的香港人衹有2人:一個是羅冠聰,另一個就是黎智英。羅冠聰那次會面比較特殊,地點是在美國駐英大使館,時間在2020年7月21日,但美方在會後公布了一張照片。
唯獨黎智英的那次會見,除了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非常簡短的幾句話外,就沒有任何消息,更無照片。直到5年後黎智英自述,外人才知道這是一次“單獨密會”。到底會上談了什麼內容要如此神秘?眾所周知,2019年7月是一道分水嶺,修例風波之所以演變成黑色暴亂,正是從7月開始。到底這次會見與其後的香港形勢有何關聯?公眾不得而知。
第二,提出“制裁”的惡劣先例。黎智英在早前的作供時曾稱,沒有在訪美其間談到“制裁”一事。但庭上的對話已經清楚地說明,有人在“單獨密會”期間“建議”美國制裁內地及香港特區官員。到底是“建議”還是“乞求”,外人不得而知,但事實卻是,當年年底,美國通過所謂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對香港作出一系列的“制裁”決定。到底兩者有無直接關連,在沒有新的證據指證下,市民同樣不得而知。
市民不得而知,是因為許多事件真相未全面公布,但作為當事人,親身經歷了許多事件,黎智英“不記得”的次數和頻率,則顯得太多、太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