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靈頓運河》,1920年代。 大館供圖 |
從這些老照片中,依稀可以見到昔日賽馬日時的熱鬧景況,一幅攝於1920年代的《寶靈頓運河》的照片,則呈現出如今難得一見的電車在橋上駛過的畫面。原來香港早年建設的排水工程質素參差,1860年的一次大暴雨沖毀了大部分引水設施,致使廣州市場(中環街市前身)很多房屋倒塌。後來,政府沿黃泥湧河湧建造了一條由東角流入維多利亞港的明渠“寶靈頓運河”,引走快活穀集水區的河水。而建於1861年的鵝頸橋是寶靈頓運河上架設的橋樑之一,它為黃泥湧以北的填海地區提供交通運輸流動,當年黃泥湧兩岸遍植榕樹,此處也被稱為“香港八景”之一的“鵝澗榕蔭”。自1904年起,電車路軌設於跨越水道的鵝頸橋上,令通行電車貫通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