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申遺成功彰顯中華文化影響力 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圖源:央視新聞 |
中評社北京12月6日電/據人民網報導,12月4日,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册,總數居世界第一。
春節是中華文化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有關春節的傳說多種多樣,以“年”獸傳說最具代表性。一般認為,春節起源於上古時期的祭祀活動;漢武帝改歷以後,形成了以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為春節的傳統。辛亥革命之後,改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之後一直延續。春節從歷史深處走來,經由時間積澱形成了豐富的習俗活動——如祭祖、祭灶、掃房、拜年、貼春聯、穿新衣、放爆竹、逛廟會等。
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年俗多種多樣,但都蘊含著注重親情、祈望國泰民安的美好願景以及向往和美生活的理想追求。這些代代相傳的民俗活動,寄托著中國人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承載著中華文化和平、和睦、和諧的理念。中國人既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團結與和諧,也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歲月流轉,春節習俗也一直處於變化當中,從壓歲錢到電子紅包,從見面拜年到電話、視頻拜年,從逛廟會到在文博場館過大年……春節習俗跨越時空、綿延賡續、歷久彌新,一直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春節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據不完全統計,近20個國家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農曆新年,春節民俗活動已走進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性文化盛事。對全球華人而言,春節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條文化傳承的紐帶,一座連接故鄉情感的橋梁;對海外民眾來說,春節已經成為瞭解中華文化、促進文明互鑒的重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