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鏡頭:石門古戰場 串起牡丹社抗日歷史
http://www.CRNTT.com   2024-05-23 00:38:46


“石門古戰場”是台灣牡丹社事件發生地點,位於屏東縣牡丹鄉境內。(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屏東5月23日電(記者 蔣繼平)“石門古戰場”是台灣牡丹社事件發生地點,位於屏東縣牡丹鄉境內,許多留下的歷史遺跡。走一趟牡丹鄉,石門古戰場看當時的戰場,漫步紀念公園懷念奮勇禦敵的牡丹社頭目aruqu父子像,愛與和平紀念碑感受後代療傷的印記,牡丹社事件故事館用科技重現當年日軍與原住民的衝突過程。一趟走下來,可領略百餘年前原住民先人據天險奮勇禦敵的故事。

  沿199號縣道進入牡丹鄉,隨即映入眼簾的便是壯麗的石門峽,兩山相對的石門天險,排灣語稱為“macacukes”,有相互支撐之意,另引申出抵禦外侮之意涵。石門古戰場,山勢巍峨,地形險要,由北側的石門山及南側的五重溪山夾峙而成的斷崖絕壁,狀似門戶,故稱為石門。這裡就是牡丹社及高士佛社原住民對抗日軍入侵的古戰場,寫下台灣近代史上著名的“牡丹社事件”。

  西元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漂民事件”出兵台灣,與台灣原住民發生激烈的戰爭,排灣族人據石門天險以槍枝、石塊抵禦日軍的攻勢,就是發生在“石門古戰場”這裡。

  當時,牡丹社頭目Aruqu父子等多名原住民戰士在“石門之役”中奮戰而亡。數日後,日軍開始另一波強大的攻擊,兵分三路進攻牡丹社及高士佛社,放火焚燒屋舍,原住民遁入山林間展開游擊戰,日軍士兵因水土不服開始病倒,遂與原住民商談停戰,結束雙方的爭戰。

  為了紀念台灣近代史上重要的牡丹社事件,緬懷當年英勇奮戰的族人,石門古戰場旁設立佔地12公頃的紀念公園,漫步園區內,隨著歷史故事牆、牡丹社頭目aruqu父子像、愛與和平紀念碑,可以深刻感受整個事件的始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