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非戰爭行動的實戰檢驗
南海艦隊作戰處劉海濤上校6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說,仍在繼續中的這次搜救行動實際上是對中國海軍部隊非戰爭行動能力一次重要的實戰檢驗。劉海濤介紹,這次搜救行動海軍出動了12艘艦船,既包括新型驅逐艦、登陸艦等作戰艦只,也包括醫院船和我國最先進的雙體測量船。“多艦型、多兵種、多單位聯合協同是這次非戰爭行動的特點。”劉海濤說。
事實上,越來越多承擔非戰爭行動是全球大國海軍的一種發展趨勢,美國海軍在美國“卡特裡娜”飓風災難、印度洋海嘯以及日本地震後所擔負的人道主義救助行動中,都扮演了主要的角色,也是對美國海軍能力的實戰檢驗。海軍在非戰爭行動中的能力既是打造國際形象,展現外交姿態的最佳手段,也是“一個國家面臨危難時的現實需要”。以新投入救援行動的南海艦隊測量船為例,其裝備的先進水下探測設備,就能夠對水下沉船等目標準確定位,在搜救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這次搜救中,軍地聯合行動機制得以進一步磨合。“軍地聯合行動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在此次搜救行動中表現得尤其突出,”劉海濤上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除了我們海軍外,廣東和海南省地方政府,海上搜救機構,香港搜救中心的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也在執行搜救任務。”此次行動中軍地默契的配合使得一體化協調機制通過了檢驗,未來將會在南海這一特殊海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目前,整個搜救仍在繼續,仍在現場指揮的西沙某水警區琛航島守備部隊部隊長曾憲平說:“大批漁民被轉運到三亞後,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漁民兄弟進行災後恢復生產自救,幫他們收拾好貴重器材,把擱淺船底部的沙挖走,希望漲潮時漁船能浮起來,讓漁民兄弟的損失降到最低。”這遠不是救助的全部,海軍多艘艦船上還配備心理醫生,對獲救的漁民進行心理救治,以期幫助他們早日走出心理陰影,恢復生活的信心。劉海濤說,“這已經成了標準化的救助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