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搗鼓“太空快速響應作戰”
軍事專家指出,在現代化戰爭當中,衛星的軍用成分對於軍隊實力的提升具備很大的作用。但是,衛星自身具備一定的脆弱
性,缺乏相對應的反應能力,從而衍生出了關於“太空快速響應作戰”的戰術思維,即以準確、快速和經濟為前提將衛星送到太空當中,對作戰人員的所需提供實時的幫助以及戰術的支持。
美國空軍最早提出“太空快速響應”的概念,重點強調在接到需求命令後,全部的開發工作可在6至9個月內完成;從提出作戰需求到航天器部署完畢,只需要幾天或者幾周時間。
“太空快速響應作戰”系統是美國軍方首先提出的一項計劃,主要用於軍事應急。當發生區域戰爭時,在很短時間內能夠快速裝配出一顆衛星,同時配套的快速運載火箭能夠應急地將其發射升空。這種衛星成本低,研製周期短,壽命也不要求很長。美國《新聞周刊》曾描述這種衛星說,這是只有洗碗機那麼大的衛星,在幾天甚至幾個小時之內就可以由建造好的零件組裝起來,具有“與筆記本類似的即插即用技術”。
除了組裝和發射速度快,與現有的大型衛星相比,這種衛星更能滿足戰術需求。在戰場上,連排一級都可以直接使用,甚至有可能出現單兵手持相關終端設備直接使用的場景。目前的大型衛星都由軍隊高層使用,用於滿足戰略需求。
據悉,世界上目前只有美國掌握這一技術,已經趨向成熟——試驗型衛星發射完成,已經擁有業務型衛星。英國和法國研製的小衛星項目也有類似意圖。
美國的“太空快速響應作戰”系統早在2002年就已經開始了相關的研究,2003年美國國防部轉型辦公室正式提出了“戰術衛星”的相關概念,意圖構建低成本而且具備快速反應能力的空間平台來負責在戰場當中的快速偵察;在今年年初有很多媒體已經開始披露相關的作戰系統,但是並未得到證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