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外媒:中國版反艦戰斧亮劍 射程達650公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16 07:03:31


資料圖:美軍航母編隊。
 
  而在導彈飛行路線的末端,鷹擊-100很可能採用了毫米波制導雷達,提高了導彈探測隱身目標、抗干擾和電子戰對抗的能力。“因為毫米波導引頭具備‘人在回路’控制能力,就是末制導雷達把探測到的圖像,往回送給載艦/載機的控制員,在屏幕上選擇最值得攻擊的目標。”李小健認為,鷹擊-100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像玩網游一樣打擊敵艦。

  “我們知道,轟-6的作戰半徑2000公里以上,再掛載鷹擊-100,其對海打擊範圍很可能達到3000公里的級別,延伸到包括關島在內的第二島鏈。”

  面對強大的核動力航母戰鬥群,怎麼打?李小健設想了鷹擊-100與其它反艦導彈聯合進行“飽和攻擊”的場景——

  “首先,岸上的東風-21D中程彈道導彈,在2000多公里的距離上實施齊射,對航母進行第一波的打擊,一旦擊中航母飛行甲板、摧毀其起降飛機的能力,轟炸機群馬上抵近敵艦隊,投下遠射程的鷹擊-100和超高速的鷹擊-12,進行第二波打擊,壓制對方的宙斯盾防空艦。接著,後續鷹擊-62、鷹擊-91、鷹擊-83等各款反艦導彈蜂擁而上,將敵艦一艘接一艘地送進海底。”

  新偵察系統將使我反艦導彈如虎添翼

  “戰斧”巡航導彈,射程能達到1500公里之遙。不過,反艦版的“戰斧”,射程卻銳減到460公里。這是為什麼呢?

  “從單純的射程來講,反艦導彈飛500公里,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但是,想準確擊中海上游弋的艦艇這樣的目標卻很不容易。”軍事專家、國防科普作家張明對記者解釋說,“想打中目標,必須保證導彈末制導雷達開機時,目標處於末制導雷達的探測範圍內。而敵艦都是在移動的,因此需要目標指示與引導系統能掌握目標的運動狀態,然後將相關數據發送給導彈,讓其修正自己的航跡。”

  張明說,巡航導彈以900公里的標準時速飛500公里,大約需要35-40分鐘,而一般大型水面戰艦的最高航速在30節(約55公里/小時),在這段時間內,大約可以運動35公里左右。

  “反艦導彈直徑一般較小,末制導雷達的孔徑也不大,所以探測距離有限制,這樣就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導彈飛到預想敵艦所在位置,末制導雷達開機時,卻不見敵艦的蹤影——對方已經開出了雷達探測範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