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鷹伴著朝陽飛,錘煉全天候作戰能力 |
戰法是相對固定的,而空戰態勢卻瞬息萬變,空戰需要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誰的招數更奇、更怪,更敢於打破常規,誰獲勝的幾率就大。正是在這樣的思想碰撞中,才產生了新的火花、新的戰法。
在該大隊,記者發現每名飛行員的案頭上都擺有《空戰藝術》、《紅旗軍演》、《戰鬥機空戰戰術》等大量空戰方面的書籍,這是他們提高戰術理論和戰術意識的重要手段。
他們定期召開“諸葛會”,集體攻克技術、戰術難題,先後歸類整理了相關專業文章20萬餘字,協助團里制定了特情處置方案20餘套,先後整合固化戰法創新、訓法改革,修訂完善了30餘套戰法。
目前,大隊每名飛行員都積累了十幾萬字的學習筆記和訓練心得,先後有40多篇戰法研討文章被上級採用,人人都是航空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
作為海軍三代機人才儲備中心,他們需要不斷地向外輸送人才。輸血更需要造血。面對人才向外流失,他們採取人才滾動培養模式,按照“全員普訓、骨幹輪訓、尖子深訓”的原則培養各類飛行骨幹。在飛行訓練革新上,他們採取“以合代單、以複代簡、以高代低”的組訓方式,逐步突破了低複雜氣象、複雜電磁環境等難關。
一大批“智能型”飛行員脫穎而出。他們上天是飛行員,走上講台就是教員,人人精通電腦,會製作多媒體課件。
團長陳剛是飛行高手也是電腦高手,他把空域進出場圖、座艙路線檢查圖、起落航線圖等用3D技術製作成多媒體。形象直觀的教學,有效改進了理科教學方法,縮短了新員帶教的時間。
加強訓練質量監控,是提高戰鬥力的有效方法。他們成立了飛參質量監控小組,制定飛參報判讀細則,堅持利用飛參分析訓練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