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5日電(記者 黃博寧編譯報道)澳門大學助理教授陳丁丁近日於日本網絡雜誌《外交官》發表文章稱,中國是克里米亞危機最大贏家的說法不正確。雖然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會導致美國一定程度上向歐洲傾斜,減輕其在亞洲對中國的壓力。但是,第一,俄羅斯和美國以及西方都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打第二場冷戰。如果俄羅斯不再繼續吞併烏克蘭東部,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緊張局勢將在未來一兩年降溫,中國不會獲利太多。第二,即使美俄都在烏克蘭問題上尋求中國的支持,中國實際上不但無法支持任何一方,而且處境尷尬,因此才在聯合國投棄權票。
文章編譯如下:
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後,有中國評論人士認為,中國可以從中獲利並迎來第二次戰略機遇期;一些美國評論人士也認為,中國是烏克蘭危機中的唯一贏家。
這種說法的邏輯依據是:克里米亞可能引發俄羅斯與西方的第二次冷戰,美國因此需要將注意力轉向歐洲,相應地在亞洲對中國的壓力會減輕。如果第二次冷戰真的發生,那麼美國和俄羅斯都要爭取中國,中國的迴旋餘地將增大。
這個邏輯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兩個嚴重的漏洞。
首先,俄羅斯和西方的關係不會惡化到如此不堪的地步。無論是西方還是俄羅斯,都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使危機進一步惡化。
俄羅斯仍然需要向西方出口能源。俄羅斯已經從西方的制裁中感到了疼,如果西方的制裁加強,那麼痛感也會增強。實際上,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並非因為俄羅斯勢力擴張,而恰恰是因為其勢力再衰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