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優秀的人才也少不了苦練。根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金頭盔”獲得者、成都軍區空軍航空兵某師飛行員彭禮忠描述:在針對性訓練中,飛行員天天苦練,場場對抗。
下飛機分析判讀完飛行參數和視頻記錄,上飛機再接著練。結束一天的飛行後,又利用飛行員自主研發的“空戰評估系統”,回放全天的空戰過程,研究完善之策。
“飛一小時,用3小時研究。每次對抗結束,才是訓練的開始。”彭禮忠認為。“研究涵蓋戰法、弱項和改進方法。一切都是為了在戰時能以不變應萬變,能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先敵開火。”
而且這些飛行員絕對不是刻板的代言人。袁星1985年出生,喜歡看F1比賽。他對舒馬赫等在F1賽道上風馳電掣的高手如數家珍。另一些人喜歡沙灘足球、網球等,愛好廣泛。
深度分析 “金頭盔”的含金量逐年提高
隨著空軍實戰化訓練加速推進,“金頭盔”比武考核的難度、強度、規模也逐年遞增。
根據歷史數據:2011年100餘名殲擊機飛行員參賽誕生了10名“金頭盔”,2012年這兩個數字是108:11;2013年,128名飛行員參賽,9名飛行員獲“金頭盔”桂冠,2014年這個數字變成了170:5,獲獎比率壓縮至1/34。
規模逐年增大,但獎項卻越來越少,這意味著“金頭盔”的含金量越來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