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難度、強度逐年遞增。2012年第二屆大賽時首次取消高度差,通俗地說,就是在天上隨便打,只要戰機與戰機之間的間距大於300米即可。這意味著風險更大,爭奪更激烈。
今年舉行第四屆時,考核更加突出對“編隊空戰”能力的綜合檢驗,更加強調對年輕飛行員的歷練和培養。首次從初賽階段就採取“雙機編隊”對抗,首次要求新選手不少於50%。
徐勇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現在對飛行員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面。“過去,飛行員在空戰中要第一時間感知態勢,最大限度地發揮戰機的機動性。而現在,有各類新的傳感器加入,對抗手段豐富得多,給體系帶來各種變數,參與空戰的要素更多了,即使信息技術能夠輔助決策,但需要飛行員做出的決策更多了,對飛行員能力的要求也更全面了。”
儘管難度、強度,以及對飛行員的能力要求逐年提高,但飛行員的年齡卻變得越來越小,空軍總部機關更加強調對年輕飛行員的歷練和培養。
根據公開報道,“金頭盔”之戰中有好幾位兩屆連續加冕的獲得者,首位兩次獲得稱號的蔣佳冀1981年出生。2013年11月,廣空航空兵某師飛行員袁星第二次獲得“金頭盔”,他出生於1985年,是空軍最年輕的雙料“金頭盔”獲得者。
而今年濟空某團6名參賽飛行員均為80後,出生於1985年的該團飛行員李海明,在一場雙機編隊對抗中,與兩屆“金頭盔”得主、沈空某旅副旅長許利強遭遇。在空戰比拼中,李海明與友機密切協同、靈活機動,多次成功規避對方導彈攻擊,並以2次首發命中取得對抗優勢。走下賽場後,許利強連連感嘆“後生可畏”。
|